@选调生 做“心防”功夫暖群众“心房”
大国之千头万绪,说到底是千家万户;选调之千言万语,说到底是“基层”“群众”“民生”。入村以来,青春与基层陡然相撞,在来不及细究之前,我们已经扑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加入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已经成为走村入户、唠家长里短的一份子。入村前关于如何融入群众,如何取得信任、收获认可的种种忧虑,也逐渐有了解答。“身入”基层更“心入”基层,做好“心防”功夫,才能做暖心干部。
当躬身入局,打开自己的“心防”。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进入基层“练兵场”,选调生须放下“书生”傲气、丢掉“偶像”包袱,做好经风雨、长才干的准备。选调生队伍中不乏学历高、见识广的青年,但大多数人对基层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对农村实际也是一无所知,如果被过往的成绩所累,自命清高、拈轻怕重,便永远只能做不称职的干部。许多选调生从异地他乡来到工作的村镇,遭遇方言不通、生活不便的困难,基层事务的琐碎繁杂与大展拳脚的预期相去甚远。在这种种“不如意”面前,唯有保持“归零”心态,以“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的绝对忠诚,打开“心防”,俯下身子,才能在基层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业绩。
当真情相付,卸下群众的“心防”。“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从中另有天。”如何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是许多选调生都曾苦苦思索过的问题。在我看来,“知道村里来了个大学生”“在村民当中混了脸熟”并不难,但若要成为群众“融得进去”“听得下去”“信得过去”的基层干部,须得在“亲民、爱民、为民”上做到时时对照、处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间,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份子,把梁家河人当成自己的亲人,陕北老乡们也在他人生无助之时,收留、接纳、养育了他。在和老百姓牵手共度时艰的过程中,为群众做实事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渝的信念。唯有我们真情相付,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卸下老百姓的“心防”,为基层工作找到支点。
当慎终如始,立起自律的“心防”。“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年轻干部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在工作之初就打下清廉自律的底子,常掸灰尘、常照镜子,在腐败堕落面前立起“心防”。选调生们工作在基层一线,其所言所行影响着群众对干部队伍的整体评价,更应常慎独、常自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为民初心,牢铸自律“心防”,我们才能把选调之路走稳走好。(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选调生 孙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