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让思想“回延安去”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这个黄土高原上并不起眼的贫瘠西北小城,却如一块吸铁石一般,成为无数中国先进青年心中的圣地。各地青年,燃烧着希望,潮水般涌入。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当今,延安早已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
当今的年轻干部也应当喊出“让我的思想回延安去”的口号。
回延安,寻找“脊梁”。感受一代又一代先辈积累下的磅礴的实践伟力,观摩一座又一座先烈埋下的巍峨的“精神丰碑”。年轻干部的思想要远离这吵杂、轻浮、快餐式的都市环境,回到延安去,在延安的孔孔窑洞中培养自身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塑造自身威武不屈的使命担当。要经得起风险风险的考验,时刻坚持真理,顽强拼搏。
回延安,追逐“求是”。实事求是——延安精神的精髓,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时刻激励着年轻干部要在“求是”的道路上追求真理,在“求实”的征途上担当作为,对历史负责、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党和人民的实践,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在“求是”之路并非坦途,始终都在考验着年轻干部的政治立场、党性原则、群众观念、智慧勇气、历史担当,越是艰难,越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回延安,探索“为民”。忆“张思德精神”,做人民的勤务员。年轻干部要利用好参加工作时间不久、可塑性强的的好时机,趁早培养自身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不为名、不图利的为民思想,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穿的“干部服”的老百姓,而非披着“百姓衣”的“公家人”。要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在还未过分开发的思想、思维中早厚植“为民”情怀,培育自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虽时光不再,延安精神却并未走远。虽“到延安去”的口号离我们逐渐遥远,但让我们的思想“回延安去”恰逢其时。在新长征路上,年轻干部培植发扬实事求是、坚定信念、无私为民精神,这是正是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焕发与传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组织部 王学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