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我理解中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干部

2022-04-27 16:32:22 | 来源: 中廉导刊

俗话说“软肩挑不起硬担子”。青年干部,尤其是基层青年干部,面对基层工作中众多矛盾体,没有高远的志向,优秀的品德,为民的仁心,过硬的本领,就无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无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挑起大梁,无法在全面推动共同富裕中奋发有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方能担起时代重任,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以道为志向,即立志要高远。茅以升在11岁那年看到文德桥压塌的悲惨情景,就立下要为人们造一条结实的桥的志向。为了实现愿望,他刻苦学习,考上了桥梁建筑专业。后来他实现了自小的理想,造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青年干部要树立远大理想,找到自己的“道”,用披荆斩棘的勇气和时刻迸发的激情,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投身到谋事创业中去。

以德为根据,即道德为基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期望既要在“知”上觉悟,更要在“行”上用力。善于从群众、从书籍、从历史中汲取道德滋养,锤炼品德修为,打牢从政根基。思想上有“德”的追求还不够,外化为实际行动,在服务基层的点点滴滴中不断践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以仁为凭藉,即爱人爱物。不忧于己而忧于民,百年光辉建党的历史,给我们书写了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从1921年建党之初受新文化新思想熏陶的有志者,到建立新中国之后社会主义改造的先辈们,在改革开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领路者,再到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年干部们,无一不需要将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有一颗将自己和人民视作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的“仁心”。

孔子时期讲究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青年干部除了学习扎实的业务知识,还要有经济、哲学、教育、法律、科学等方面涉略,在我看来是现代版本的“六艺”。青年干部是党新生代队伍中的生力军、未来的主力军,要把学习作为肩上的责任、心中的追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干部,需要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不要走偏,不要落伍,不要掉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奉献,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堪大用、担重任!(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人民政府 孙皓冉)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