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青年的青春立意
正值“三十而立”的青年干部群体,或正处于沉淀之时,即将厚积薄发;或正逐梦奋斗,在机遇与挑战中重塑自我;又亦或已成为基层的中流砥柱,勇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尽管已是三十而立,但也才三十而已,他们成就了时代,而时代也正为他们提供了无限可能。在他们身上,青春仍在闪耀,不是因拥有“冻龄”,而是与热爱的为民服务事业一年又一年共同增长的“动龄”,因此,定义出了“而立”青年的别样青春。
三十而立,立于更深度的思想初心。思想的深度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事情的格局,作为一名在公职位子上已摸爬滚打数年的“而立”青年干部,在泥沙聚下的思想浪潮和五光十色的诱惑中,应当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如果在三十之际,立下的是更高的位置,更多的票子,更好的车子,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丢弃初心、丧失民心,最终也将落得位不稳、节不保的下场。因此,三十而立观,应是立起更有深度的理想信念旗帜。二十立初心易,三十守初心难。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曾指出:“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立”青年之期,正是初心磨砺之际,将理想信念之旗向更深处地基突破、筑牢,实则也是在岁月冲洗下打磨自己,让青春色泽更为靓丽。
三十而立,立于更广度的知识储备。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曾这样寄望青年:“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对于“而立”青年干部来说,虽已离开校园多年,但仍要在社会学堂中学深悟透,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无止境成为青春远航的不竭动力、党政事业薪火相传的不熄火苗。眼下,全球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轮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碳达峰中和、数字化改革等新鲜事务不断涌现,而这对青年干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更加广泛多样,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已远去。“而立”青年若是沉迷于过去的知识簿,躺平在固有的理论中,就会被社会按下转型升级的“暂停键”,落入窠臼,陷入老套。因而,三十而立,要勇立时代潮头,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以更广度的更丰富的知识活学活用,以“领跑之识”在“重要窗口”上写下新的时代华章。
三十而立,立于更厚度的情感。中国自古以来是尊崇礼仪、品德的文化之邦,中国人更提倡仁、义、理、智、信的情感导向。对新时代的“而立”青年来说,更需厚植“以礼待民、以理服民、以信取民、以仁爱民”的为民情怀。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对于部分已身在机关高位的“而立”青年干部来说,尽管已脱离了基层的历练,但曾扎根于基层的为民情怀不能淡去,反要越植越深厚,在高位的权力使用、政策制定等,无不需要以群众角度出发,民之所念所想,是青年干部办实事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而立”青年,立根原在群众中,立下的是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浙江慈溪市胜山镇人民政府 阮佳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