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让“满意答复”成为人民的“口头禅”

2022-11-28 08:53:57 | 来源: 中廉导刊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人民为中心是立国立党之本。广大党员干部要破除为民服务中的“顽疾固症”,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让“满意答复”成为人民的“口头禅”。

抛弃“差不多”,追求 “更完美”,涵养枝叶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的次数高达105次,成为热频词汇,足以可见,“人民”二字重若千钧。然而,在日常的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也会出现“但求无功,只求无过”的态度,服务群众搞变通、打折扣,照猫画虎、敷衍了事,以“差不多”来完成群众的急难愁盼。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长期以往的“差不多”就会导致“差很多”,最终失去民心,背离民意。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琐碎小事当成实实在在的大事,杜绝“差不多”的心态,不做“差不多先生”,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对各项民生政策熟稔于心、信手拈来,让浅尝辄止、贪多求快成为冷门词汇,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成为主流。

不说“我不会”,开口“我能学”,敢于直面困难。能力本领是成事之基,但不会凭空产生,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既需要“我愿学”的思想意识,也需要敢于锤炼的主动精神。当前,“我不会”一词正逐渐在单位滋生蔓延,一些干部遇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妄想通过“我不会”来实现悠然自得的清闲,一句“我不会”让人民群众的诉求无处可去,不断侵蚀着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意识,积极破除“不愿会”的懒惰状态,敢于面对群众提出的疑难杂症,以“时刻准备着”的主动性和“满负荷压重担”的责任感,常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惠民之举;要坚持深入基层一线,常到群众身边,获取第一手资料,积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群众中获取金点子和良方子,破除“真不会”的本领恐慌。

杜绝“下一次”, 坚持“马上办”,保持务实笃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你下一次再来、下一次才能办好......,诸如此类的下一次,不断重复上演,只会让群众不断积攒失望,最终导致干部群众的关系逐渐失色,给干部们打上“不满意”的标签。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提高工作执行力,坚持不等不靠,激发一往无前的“拼劲”,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抓好工作落实;要细化便民服务清单,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采取“线上”+“线下”办公模式,拓展群众办事渠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办结时限要求,杜绝“公家一句话,群众跑断腿”现象;要找准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制定问题清单,开展专题研究,厘清重点、抓住关键,结合实际,积极解难点、疏赌点、治痛点,形成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为民服务机制。(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松源街道党工委 赵学伟)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