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米”需要“饱和式”干部
“饱和式救援”因一场重庆山火成了网络热词,远远超出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铸成了山火不可跨越的“隔离带”,守住了身后民众的家园。在疫情“全面放开”的当下,社会防控现状提出了“饱和式”医疗物资防护储备的需求,而在事项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基层,同样需要“饱和式”干部,有问必答、答得上来、回答得好,守住民众的幸福生活。
为民情怀要“饱和”,事事有回应。一名乡镇长面对的是一个乡镇近两万名的群众,一名驻村干部面对的是一个村庄近千名的村民,一天内哪怕仅有百分之一的民众反映诉求,数量也不算少。部分村民站在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表达诉求,看似简单合理,但实际牵涉多名其他村民利益,需要综合考虑,不能简单直接地满足其需求。少数干部未充分重视,在简单记录后就将事情抛之脑后,破坏了民意反馈渠道本该发挥的作用,导致民众的合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长期以往,民众的幸福感逐渐降低,将转而采取不合理的方式反馈诉求。在数量多、诉求复杂的情况下,基层干部必须拥有“饱和”的为民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沉下心来,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逐一答复民众,不厌其烦地耐心沟通、解释,让民众心有所安。
政策理论要“饱和”,事事都知情。抗旱、防疫、征收……到了距离群众的“最后一米”,所有工作都得一把抓,干旱期间什么时候放水?妇女什么时候领取失地农民保险?群众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对各类政策均烂熟于心,才能第一时间解答群众的问题,将政策文件“掰碎了”,准确地传达群众,群众在理解了政策的相关内容后,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政府支持、鼓励怎么做便有了清晰的认识,政策推进落实地好,民众也能更好地享受便利、优惠。
村情户情要“饱和”,事事能调解。村庄有多少户人口,多少名党员,党员分别联系哪些农户,农户间的关系等都是基层干部需要掌握的重点。农户之间产生矛盾了,要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剖析农户现在的心理状态,可以借助村中乡贤或关系好的邻里的力量,居中调停,防止群众之间的小矛盾发酵成村庄的大问题。因新政策推行,民众一时不理解,产生抵触心理时,要先找到党员、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等群体,鼓励其带头响应,引导群众支持、参与。掌握了村情户情,就能更好地找到事情的发力点、突破点,更好地为民众解决问题,推进村庄和谐稳定。(兰溪市灵洞乡人民政府 何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