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量,民族脊梁
习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真情讲到“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青年、时代和国家总是相伴相生。纵观我国的历史发展,青年的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推动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社会变革。他们充当开路先锋,对祖国深沉的爱、坚定的革命信仰,化作一声声呐喊,一次次行动。在为国家民族寻找出路的青年力量,就是我们的民族脊梁。不同时代的青年用言行书写爱国奋斗,用青年的力量撑起民族脊梁。
这是救亡图存的青年一代,他们满怀革命理想,用热血与抗争担当民族脊梁。1919年,为民族危亡奔走呼号的五四青年,在民族的危难之际爆发出空前的爱国热忱,挽狂澜于即倒。开启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1921年,军阀混战庙堂、洋人盘踞租界……苍黄大地,前路茫茫。13位寻找改变中国命运航向的热血青年挺身而出,从上海到嘉兴,周密筹备,在南湖红船上,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以不可阻挡之势,燎原于华夏大地。红军长征更是一批革命青年创造的历史奇迹,急险大河、荒草地、巍峨雪山及那二万五千里路拦不住青年复兴民族的梦想。长征的胜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1938年,在每天挨敌机轰炸,山河破碎的环境下,却不坠青云之志,为国家富强独立而坚持学习,坚持科研、坚持著作的西南联大的青年。在抗战与硝烟的烽火连天路中,为报效祖国,拯救民族危亡,寻求革命真理,排除千阻万难奔赴延安的四万有志青年。他们说:“你打断我的骨头还有肉,割了肉还有筋,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就要去延安。”
这是建设中国的青年一代,他们向科学进军,用奉献与创造担当民族脊梁。以青年为主体和生力军的科技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事业当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中国的历史纪录。1956年,第一批国产汽车出厂;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上蓝天;1957年,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至今铁人精神都是鼓舞石油职工战胜困难、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1960年,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新疆罗布泊戈壁荒漠……这背后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脊梁。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一代代青年人的成就擦亮了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是我们永葆青年力量,民族脊梁的历史自信。
今天,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这代青年是什么样子的呢?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中写道,“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回望新时代这十年,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多少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疫情防控第一线,多少青年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逆行出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重,多少青年科技人才敢担重任、勇挑大梁......新时代处处都有青年在披荆斩棘,处处都有青年勇挑重担。一代代青年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科技创新到务实创业,从城市建设到乡村振兴,都不缺少青年奋斗的身影。28岁的排球巨星朱婷说:“我希望,我一直是奔跑的前浪”。中国5G技术最年轻的核心研发人员是23岁的申怡飞;人民日报点赞的第一书记浙大青年李秀媛;还有携笔从戎,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军旅,以文能安邦兴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为信念的青年。这些无一不是新时代青年力量,民族脊梁的最好诠释。
金一南先生在《苦难辉煌》的前言中写到:任何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的脊梁!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最后我想说我们可能做不成英雄,但这不妨碍我们有英雄梦想,一个英雄能够做的事情,我们也要努力去做,去勇敢地迎向岁月的激流,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民族脊梁。(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 陈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