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为什么要到基层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年轻干部处于最富活力、最会学习、最具创造力的年纪,到基层去,能用活跃的新思维去处理新时代中遇到的新问题,把党执政的“最后一公里”拓宽,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与群众血脉相连,不忘自己的根本职责,走到哪里,就把这种优良传统带到哪里。
年轻干部下基层,能够提升和群众的共情能力,保持与群众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年轻干部刚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单位,如果不与基层群众打交道,不了解真实的情况,甚至连群众最朴素的要求都无法共情,从政之路就容易走偏。在基层打磨,用土方言和群众交流,能够更好融入群众。修一条路,建一座桥,都涉及到群众的集体利益,要多和他们交流,问问他们的看法。看到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能够不断警示自己,不要陷入忙忙碌碌却无所作为的事务主义,更不要成为不顾实际搞假大空的功利主义,多想想群众对干部期盼和信任,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秉持人民至上的从政理念。
年轻干部在基层,要把实事求是的精髓学到位,把科学的调研方法学到手。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党的“传家宝”。坐在办公室,看GDP数据增长的百分点,看不到多少企业沉浮兴衰,看治安事件数量的增减,看不到真实的社会矛盾是什么,怎么来。走到群众家里、乡下田野、企业内部,调研民生实况,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单位的组织逻辑、权力界限和运行状态,掌握基层群众的生活与心理状况,清晰地看到基层的症结所在。即使以后不在基层岗位工作了,遇到问题也能想到去基层看一看、问一问,获得一手的调研资料,为党和政府谋划施策提供参考建议。
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可以锤炼政治品格,提升勤政为民的履职能力。年轻干部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能长见识、壮筋骨。是否能把基层千条线梳理得井井有条,是否能回应基层群众的需求,办实事,办成事,是年轻干部能力的检验标准。“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年轻干部必须利用好干事创业的成长期、品性磨砺的黄金期、价值塑造的关键期,不要怕接“烫手山芋”、当“热锅蚂蚁”,在调解化解一起起矛盾纠纷、深度开展一次次走访调研、推进落实一项项民生工程中补足“精神之钙”、增长本领才干、培养谋划全局的能力,在基层土地上把自己的工作论文写好、写实、写深。(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海华村村主任助理 陈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