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准考实干部政治“标准像”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性问题,是赓续发展事业的重中之重。现在,年轻干部既身处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政治上现实而严峻的考验,如果政治站位偏了、错了,发挥能力就无从谈起。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要考准干部政治素质,强化政治把关,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德配其位。
亮起“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显示屏,坚持具象式考核。现在干部的政治素质检查多、考核多,表面上看雷厉风行、层层传导了责任压力,实际由于考核指标相对抽象空乏,评价中“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等描述总能千篇一律,“走过场”“套路化”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为了避免考核政治素质的形式主义,就要把考察内容聚焦在具体行动上,分析在工作作风上,研判在工作落实上,把“一套指标”转变为多维测评,真正亮明政治标准“高线”,划出政治规矩“红线”。要对照“两个维护”“五个必须”,探索更具体的评价标准、丰富更多样的识别手段、规范更严谨的考察程序,提高政治把关的可操作性。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用负面清单竖好干部“镜子”,深化党员、干部对负面行为的认知,真正推动政治表现“看得见、摸得着、好评价”。
握紧“少壮工夫老始成”的接力棒,坚持日常化考核。“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政治素质具有内在性、隐蔽性,因此考核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否合格、优秀,不能只看“期末考试”成绩,否则难免出现考察失真、用人失误的情况。要主动打破考察识别干部时间、方式的制约,坚持在离干部最“近”的地方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把“评时”不争“平时”争,作为一项金标准,注重细功夫、慢功夫,坚持经常性、有原则地接触考核干部,全面掌握干部一贯政治表现。要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深入群众,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在预防上多下功夫,通过走下去实地查看、个别访谈、集中座谈等方式,全面立体评价识别领导干部政治素养,避免凭一时印象评价干部,确保考察工作落在平时、抓在日常。
落实“君子弃瑕以拔才”的硬举措,坚持纠偏式考核。考是基础,改是关键。要最大化运用考察考核扶正纠偏作用,对担当作为、政治素质考察考核结果为“好”的干部,在立功受奖、评优评先、提拔任用、晋职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释放正向激励效能;对结果为“一般”及以下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已经在领导岗位的采取调离岗位、改任职级、免去现职等方式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机关干部政治素质达标。建立健全容错纠错防错机制,对考核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政治问题,要在多渠道印证的基础上,及时纠偏、纠误、纠错,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对于非主观性错误,要为想干事的人撑腰、为敢担当的人鼓劲,善于包容,合理纠偏,让干部少一些顾虑、多一份热情。
枝头绽新绿,卯兔携春来。乘着二十大召开的春风,我们要把好干部素质考核“舵桨帆”,向着新时代新征程进发,让更多“小荷”露出“尖尖角”,让更多人才“兔”围而出、展翅高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峃口镇人民政府 戚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