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接地气”的“调查”员、“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问题出现在哪里,解决办法就在哪里,察实情、剖麻雀、炼方法、纾民困,只有真正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把“下接地气”和“上接天线”有机统一,才能推动基层事业发展。
朝下看,始终保持“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的敏锐性。古云:“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自然界的地气和天气上下相接,天下草木才能长势旺盛。要想得到一个有意义并具有可应用性的调研结果,必须把眼光投向基层实际,多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在与群众交往过程中体察民情、集中民智,通过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总结基层经验办法,预测事物发展趋势,如此才能让基层的“地气”和中央各项部署精神这根“天线”互联互通。要坚决防止朝下看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对照上面的、估计下面的、参考外面的、凑出一个自己的”,必须在实际中求真、在实践中求证,真正看到基层隐性问题、深层问题。
往下跑,始终秉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主动性。毛泽东同志在江西寻乌进行社会调查时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并创作了《寻乌调查》;邓小平同志深入深圳的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村等了解情况后,根据调研所见所闻、所思所考作出了进一步搞好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走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调研产出了“八八战略”并撰写了《之江新语》……领导先辈们以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机关干部的矜持,始终牢记“脚下沾满泥土才能获取基层实情”,主动脱下“官服”、换上“短褂”,脱掉“皮鞋”、穿上“草鞋”,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实脚步走遍千山万水。
向下钻,始终力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积极性。调研能发现问题是好事,如何让好事变得更好,就需要我们拿出“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的务实作风,抓住主要矛盾,找准主攻方向,走进百姓群众的家门去调研,从问题发源地找准对策。要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听取原汁原味的不同声音,抓住声音最响的“急难愁盼”,同时不能漏下声音较小的“心里话”。意见呼声在群众中,办法经验也在群众中,不但“身入”更要“心到”,拜人民为师、交基层朋友,与群众交往中得到的调研成果要下功夫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并注意决策执行落实的后续追踪反馈调查。
扎下做,始终坚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性。从邓小平同志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谈“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可见政策高处谋划少不了,但细处落实更重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专有所长,做到以学代干、以干代学,用过硬的业务能力服务群众需求;必须精益求精,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每个问题,扎实推进解决,用精细的“进度表”交出群众满意答卷;必须量体裁衣,充分抓住群众需求的差异化,找到与他们各自的共鸣点,针对性做群众工作;必须推陈出新,根据调研出的新问题,找到新方法新途径,以创新激发基层工作动能。(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舜岙村 沈益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