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先要“真取经”才能“取真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年轻干部提升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一些基层还存在“走个过场”“玩个花样”“交个差事”等“套路化”调研,导致调研陷于信息茧房和自我设计境地。要摒除“套路”调研,唯有拿出“真取经”的态度,才能达到“取真经”的目标。
放下“架子”才能接上“地气”。“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掌握第一手资料,只靠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打电话、或者看一些经多层过滤的材料是很难做到的。唯有老老实实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甘当小学生,笃信“高手在民间”,与群众同坐“长板凳”、同说“屋场话”,同群众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融入群众,才能掌握深入群众听真话的诀窍,更能取得调查研究出实效的真经。
推到“心墙”才能打开“话匣”。在深入基层调研时,部分调研者通常提前写好调研“脚本”,而调研对象时常会有“怕讲错话”“怕惹麻烦”的担心,使得调研失真失效。因此,搞好调研,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至”基层,要把调研的意图讲清楚,把倾听基层呼声的诚意表达好,从思想感情上融入基层,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听得懂群众讲的话,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和群众真诚沟通、打成一片,热忱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攻破“心墙”,引导调研对象摒弃迎检心态。
抓住关键才能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研究的目的绝不是材料的堆积、情况的汇总,而是针对“空白地带”,把事情的真相调查清楚,寻找“关键拼图”,把问题的本质规律把握准确,牵住“牛鼻子”,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研究透彻。迎着问题上、找准突破口、破解真问题。
转化成果才能良策“落地”。古语有云,“文可载道,以用为贵。”再好的调研成果,如果不转化运用,就是一纸空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做到“查以致用”,让调研成果服务实践、指导实践,用以促进工作、造福于民,才能充分发挥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的作用。要注重边调研边运用,边实践边转化,使调研成果及时“落地”,为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赵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