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书记的广东之行中感悟中国式现代化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省考察调研,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到广东考察。纵观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广东之行,“中国式现代化”一词贯穿始终,提出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进一步明确方向、指引路径,也让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倍增干劲。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过了湛江、茂名、广州等地,在这里他看到了广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一省看全国,这也是全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短板。“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广东,推进区域平衡既有柏桥村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也有大湾区辐射引领、加大产业转移的实践。这为全国提供了经验借鉴,我们既要紧跟脚步、也要因地制宜,始终着眼于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正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但“中国制造”未真正向“中国智造”转变。因此,在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便调研了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情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而这靠的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必须持续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而企业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脚踏实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破题之道。“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考察期间,总书记如是指出。由此观之,中国式现代化的题眼在“实”,这个“实”不仅是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也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作为建设者和成果享受者,广大干部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新题、破难题,补短板、扬优势,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实干担当。
“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也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键性事业。我们要铭记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明晰前进方向,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昂扬姿态,主动去闯、主动去创、主动去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望海街道党工委 姚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