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上好“四课”在农村基层实现“华丽蜕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农村基层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成长成才的沃土,年轻干部要上好“四课”在农村基层实现“华丽蜕变”。
上好沟通交流“语言课”,成为无所不谈“知心人”。话风是作风的外在表现,如何把话说好,把话说到农民群众的心坎里,这是农村工作最关键的环节。年轻干部要把培育良好的话风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堂课,锻炼自己说好“三种话”。坚持学习,多说“行家话”。年轻干部始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学知识、学政策、学法律、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工作中因地制宜说好 “行家话”,获得群众认可。深入基层,多说“群众话”。年轻干部要服务好“三农”,就要把说好“群众话”作为基本要求,时刻关心群众需求,深入一线调研,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接地气、沾土气、除官气、去洋气,多讲“群众话”。扎实作风,多说“实在话”。年轻干部要把说“实在话”作为一种政治修养,自觉远离庸俗无聊的客套话,摒弃没有实际意义的大空话,多说些“实在话”,多办些“实在事”,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
上好遇事不慌“定力课”,成为坚强笃定“主心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初到农村的年轻干部往往容易被琐碎复杂的村内事务困扰,失了方寸,乱了阵脚,变得心浮气躁,慌乱无措。这就要求年轻干部认真上好“定力课”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沉心静气,戒骄戒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毛病,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铭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真理,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遇事要从群众角度出发,分清轻重缓急沉着应对。在为群众办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驾驭大局、科学决策、灵活变通、应急处突能力,逐渐成为农民心中可靠的“主心骨”。
上好增长才干“本领课”,成为能力过硬“多面手”。年轻干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想法却办法,初到农村基层容易产生本领恐慌,一时间工作难以打开局面,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多途径上好“本领课”。一方面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既要读有字书,也会读无字书”,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构建理论体系、开拓眼界视野、不断探索农村工作新办法、新举措。另一方面要把农村作为提升自我的练兵场,主动到条件艰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一线工作历练,敢碰“烫手山芋”、敢当“热锅上蚂蚁”,多经历几次“大风大浪”,从中磨炼意志、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提升认知、补齐短板、增长才干,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上台能讲、队伍能带、下地能干、遇事能解、重担能挑的农村工作“多面手”。
上好服务奉献“品德课”,成为任劳任怨“服务员”。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作为年轻干部要把服务好群众作为必修课,终生践行。这就要求年轻干部一方面要饱含真情,厚植“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无论是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还是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都要以真情实感认真对待,用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打动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另一方面要敢动真格,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事劲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耍“嘴皮子”不搞“花架子”不做“半吊子”,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工作上敢于较真碰硬,一抓到底,定一件干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在群众中树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形象。最后要创造真绩,坚持“以实绩论成败,以结果论英雄”的结果导向。农村工作无论大小,干成了都是成绩;岗位不分轻重,干好了同样出彩。年轻干部要自觉摈弃“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以身许党、夙夜在公的工作劲头,干出更多群众满意的业绩,主动成为群众好评不断的优秀“服务员”,用实绩在农村大地书写青春担当。(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委组织部 尹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