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找到“镜头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标志着一场以调查研究为重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将在全党开展,必将有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方案》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将调查研究的着力点聚焦在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上。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望远镜”“显微镜”“透视镜”,聚焦初心“视角”、精调成像“倍数”、深挖表象“病灶”,从而找到站位“宏观感”、问题“细节感”、找到本质“层次感”。
用好调查研究“望远镜”,聚焦初心“视角”,找到站位“宏观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开展调查研究,是践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具体行动,必须注重顶层设计,提高政治站位,把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同基层群众呼声相结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入”,调查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只有走出机关的大门,敲开群众的家门,“身入”一线,亲自察看、亲身询问,才可能掌握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心至”,不装样子、不走形式,把调查研究当作主动的“作为”,而非被动的“任务”,坚守一颗为民之心,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做亲人,紧紧抓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摸清基层实情。
用好调查研究“显微镜”,精调成像“倍数”,找到问题“细节感”。“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开展调查研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显露于表面,有的则深藏于表象之中。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视点”,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既能见人之所见,亦能见人之所未见,练就调查研究“火眼金睛”,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敢于打破工作惯性、固有思维,坚持不弃毫末的谨慎之心,调准观察“显微镜”,发现“芥草之忧”。同时,要放大“视界”,树立大局思维,学会全面、系统、运动、联系地观察事物,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全面掌握各方面情况,站在全局上,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确保工作看得深、想得懂、做得细。
用好调查研究“透视镜”,深挖表象“病灶”,找到本质“层次感”。“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避免失之浮浅、失于片面。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勤思”,坚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全方面、立体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看本源,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和不同的群众态度进行深层次思考,从个性问题中,找到共性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善理”,坚持“严、细、深、实、快”的原则,条分缕析理清脉络、抽丝剥茧分析问题,避免“蜻蜓点水鱼打花,出去转转就回家”的表面功夫,真正使调查研究成果为己所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人民政府 薛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