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紧跟“三进下党”的调研“足迹”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三进“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下党进行调研。外乡人戏称下党是“寿宁的西伯利亚”,习近平同志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下党当作念兹在兹的地方,多次前往下党调研,察实情、解民忧、促发展。
一进下党,习近平同志协调筹措了72万元,用于修建公路、通电照明、改善办公条件,作为帮助下党摆脱贫困的启动资金;二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为受到洪灾影响的百姓送来了慰问金和灾后重建资金,经受洪灾的下屏峰村开始重建家园;三进下党,已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来100万项目款,下党从此有了第一条省际公路。在习近平同志的带动下,经过几十年的接力奋斗,下党于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
“解剖麻雀”是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选取具体典型深入研究,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找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就充分体现了“解剖麻雀”调查研究方法。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三进下党”的调研“足迹”,迈出为民谋福的初心“脚步”、趟出破解难题的规律“路径”、结出整改落实的成绩“果实”。
紧跟“三进下党”的调研“足迹”,迈出为民谋福的初心“脚步”。“择路须思前途远,不失初心方有所成。”1989年7月21日晚,下党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当月26日,习近平同志冒雨步行3公里,赶到受灾最严重的下屏峰村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把人民放在内心最高的位置,最关心的始终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命安全,真心、真切地为老百姓着想。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脚底板”真正读懂民情、民意,与群众感情相融,与群众思想相通,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捕捉到最想要的“麻雀”,从而让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真正具备坚实的初心基础。
紧跟“三进下党”的调研“足迹”,趟出破解难题的规律“路径”。“窥一斑而见全豹,见一叶而知深秋。”曾经,闭塞、落后、简陋是下党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下党没有一条公路,下党想要“弱鸟先飞”,修路成了最要紧的事。对此,习近平同志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下党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最终修通了公路,现在从县城不到1小时就能到达下党。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去调研,聚焦“麻雀”进行全面体检、系统分析,通过解剖具有代表性的“麻雀”,全面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最终为实现“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奠定基础。
紧跟“三进下党”的调研“足迹”,结出整改落实的成绩“果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989年6月,在参加宁德地委扶贫工作会议时,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不合时宜”地“放炮”说,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听后深有感触,时隔不到一个月,他就带领宁德地直和寿宁县相关负责人到下党集中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把基层干部的“放炮”当作是推进工作的契机。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把细心、耐心、用心贯穿于“解剖麻雀”的全过程,破解难点、痛点、堵点,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人民政府 薛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