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要多用几种方法
《习近平在浙江》曾记载,在2003年2月的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习近平同志就强调了运用好调研方法的重要性,并指出,“在调研方法上要多样化,一种方法不如几种方法好。”基层调研就像盲人摸象,一种方法总会以偏概全,多用几种方法才能全面把握。
在基层,走村入户式调研是常用的方法。老年人比年轻人对村庄更加关心了解,与村中长辈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许多有关风土文化、文艺活动、历史沿革的内容,与村庄相关的土地、山林、资源等信息也会相对准确。走村入户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真实鲜活的民情民意,对村庄的建议意见,开展项目的影响,出行不便的困难……坐在一条板凳上,心才能靠到一块去,把自己当村民,才能察得村情,取得真经。面对面调研获得的民情民意是真实的,但是具体信息可能会不够准确,比如人名、数据、地址等,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核实,这时我们就要通过询问村两委、查阅官网、阅读书籍等方式完善。
除了倾听民意,请教专业人士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习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为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邀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成立了顾问团队,为福州的发展出谋划策。基层调研情况复杂,涉及到的拆迁、规划、信访等问题更要借助专业的力量。为了调研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方向,笔者与村两委、驻村干部一起去咨询了县城建局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自建房通用图集,还协调对接了企业家协会,争取资金和机器,村镇建设科的负责人还进行了政策讲解。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村上报了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自建房通用图集也已发送至有需要的村民手中。
实地调研最为直观,就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画,我们不仅要看到完成的作品,更要知道美景是怎么描绘出来的。乡村空气质量好,不焚烧秸秆,是因为秸秆是村里祭祀用的“金条”,家家户户有需求,售价也贵,甚至还在地里的时候就已经被预订走了;田里种植的蔬菜种类多数量少,因为生活水平提升了,大家种菜不用卖自家吃;白天冷清的气排球场,晚上才热闹起来……我们所处的是此时此刻,但需了解的是彼时彼刻。基层调研像新手种花,我们看到了鲜花,但是更需要知道鲜花用的什么土壤,施的什么肥料,怎么修剪,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举措。
当然,身在乡村,就要让调研经常化、常态化,多用几种方法,把与群众面对面、在村庄脚碰泥的优势转化为提供决策参考的动能,来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珠岙镇娄坑村选调生 潘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