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瞭望:解四个之问
通过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这本专著,来迎接第102个“七一”党的生日。对党员干部来说,这是理想之基、信念之本;对广大群众来说,这是现实版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当今严峻、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给出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答卷。
第一,解中国之问,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
《治国理政》第四卷准确把握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切实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二十大报告要求,“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勇毅前行、走在前列。
第二,解世界之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首次发出的世界之问。《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行动。对于世界的发展、治理、和平、文明等贡献了中国智慧,体现了世界各国的最大公约数和普遍共识。
第三,解人民之问:凸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近年来,江苏积极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乡风民俗更加文明。入选了“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的仙姑村,多次登上央视的溧阳礼诗圩村……这些美丽乡村各具特色,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了现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置顶人民呼声,深入群众“领问题”;要聚焦人民需求,找准症结“破难题”;要对标人民满意,尽心竭力“答好题”。
第四,解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境界
直面“时代之问”,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正是因为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一路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将以“成不必我”的心态、“责任在我”的姿态、“工作忘我”的状态,继续回答好“四个之问”,以实际行动擘画美好新蓝图。(王小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