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新时代“四有”好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我们要牢记讲话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青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
重温百年党史,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有理想的青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0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奋力向前、持续谱写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坚定理想信念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取得一次次胜利的重要法宝。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发现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做好了榜样,我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新时代中国好青年的人生理想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响应时代召唤,练就过硬本领,争做敢担当的青年
责任担当始终是进步青年的鲜明特质。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不满30岁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扎根大山,开启“心中的长征”,谱写了无悔的青春之歌。在火情告急的凉山中,四川木里年轻的森林消防员们奋不顾身,用青春的忠诚阻挡蔓延的山火,将战斗的英姿定格在凉山万顷林海之中……只要国家和人民一声召唤,总有青春的身影,向困难的纵深挺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林海田野、海岛边疆、车间厂房……放眼中国,奋力打拼的青年身影忙碌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
勇于直面困难,锻造优良作风,争做能吃苦的好青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没有吃过苦的人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个时代,都有青年敢于直面困难,能吃苦、肯吃苦。20世纪50年代,有“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一批青年儿女,在戈壁荒滩上,吃着窝头就盐碱水、睡着没门窗的地窝子,爬冰卧雪、人拉肩扛,城市拔地而起,青丝成了白发。60年代,有一批知识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从北京等大城市中奔赴农村一线。不到16岁的习近平,就从北京来到陕北,支持陕北发展。在回忆中,他讲到:“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实际能力的获得都要靠实践,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新时代青年要有能吃苦的精神,培养能吃苦的拼劲,敢于斗争、不怕困难,不惧风险挑战,自觉到条件艰苦的地方磨炼,到基层了解民情,纾民困、解民忧,为人民办实事,时刻不忘“自找苦吃”。
勤于艰苦奋斗,养成高贵品质,争做肯奋斗的青年
从“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的思考,到“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时代场景变换,中国青年的奋斗印记始终不变。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选择“佛系”,就无法攀登事业的高峰;选择“躺平”,就难以领略极致的风光。艰苦奋斗是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也应该成为新时代青年的优秀品质。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正因一代又一代“青春之我”接续奋斗,才有今日“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深情告白,才有今时“平视世界”的自信底气。新时代青年更应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朱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