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调查研究谨防“观物不审”

2023-08-08 09:48:48 | 来源: 四川省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枣山街道

苏轼曾评论花鸟画家黄筌“观物不审”,说他所画飞鸟“颈足皆展”,事实上,有人却指出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苏轼因此呼吁,君子必须“务学而好问”,谨防“观物不审”。

“观物不审”即观察事物时,不够仔细审慎,习惯于“想当然”和“凭感觉”,最后的结果就是背离了客观事实。无论作画还是干其他事情,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强调“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因此,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拿出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行动,与真相不断博弈,通过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分析问题、找到症结破解问题,提高调研“含金量”。

以“问”为导,选题“准”,把握调查研究的目标导向。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选准调研课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前提,也是直接关系到调查研究成功与否、调研报告质量的高低。反之,若没有明确的调研主题、清晰的调研提纲、科学的调研方法,很容易犯“盲人骑瞎马”的错误,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心把不住,焦点抓不住。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定好调研“导航仪”,调研工作才能不走弯路。要紧扣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的12个方面调研内容,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调研内容,围绕事关大局全局的重大问题、影响决策部署落实的难点问题、攸关民生民情的焦点问题等选题。同时要在搜集研究背景资料方面下足功夫,饱览历年档案、历次调研“群书”,深挖各类资料“宝库”。要集思广益,反复酝酿,梳理富有价值的调研“选题清单”,通过征求意见、发放问卷、走访座谈等方式,多层次、多途径收集了解情况,力求使所选择的课题是党政所思、群众所望、社会所求的重大问题。

以“行”为本,调查“深”,立足调查研究的路线旨向。《孔子家语》有云: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党员干部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只有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深入的而不是敷衍的调查研究,才能对问题真知深知,才能真正忙到点子上、抓到要害处。党员干部既要“脚步轻”身入,更要“脚印深”心入;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同时,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敢于“直言不讳”,勇于撕掉“遮羞布”,做到“用事实说话”,唯有“躬身入局”,才能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唯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读懂群众的“一颦一笑”“一喜一忧”;唯有“跬步千里”,才能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以“干”为重,践行“实”,强化调查研究的实践方向。善思者研其因,善行者究其果。调查研究不能就事论事、浮于表面,需要我们善于思考、解剖麻雀,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调研成果从“纸上”“会上”落到“地上”和群众“心坎上”。党员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充分认识到不是为了撰写报告而调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研,一切调研的目的终究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来。要用好冒着热气、沾着露珠的“第一手素材”,条分缕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相互参照、相互印证,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调研出的问题开“良方”、施“良策”。要针对调研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清单,精心梳理分析,逐一明确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细化清单、持续推进、紧盯不放,确保“调研成果”结出“果实”。(何军强)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