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联动,拓宽年轻干部成长之路
基层工作琐碎繁杂、千头万绪,它落实上级政策的重要关口,又打通密切群众关系“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纽带,需要新生力量成为“全才”才能满足工作需要。
拓展“储备链”,需要协调工作“担子”。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年轻干部应在基层多经历困难、多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和才干,多锻炼自己并不意味着基层的“新人”必须具备“三头六臂”的能力,否则会陷入“样样通、样样松”的尴尬境地。基层工作要减少“鞭打快牛”“拔苗助长”等现象,要给年轻干部适应和熟悉的过程,给他们时间和耐心去历练和成长。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全面培养和定向培养之间保持平衡,通过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调研,将年轻干部安置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优势,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优化“培养链”,需要平衡心理“担子”。年轻干部到基层的根本目标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正所谓“做多错多”,初入基层经常犯错可能会打击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年轻干部不应被工作“捆绑”,因此,一方面要适当给年轻于部“松松绑”,让他们带着充满热情和愉悦的心情完成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宽年轻人的成长渠道,让他们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在发展思路上提出更多创意,在为民服务上采取更多措施,从而帮助他们练就统筹能力,丰富基层经历。
织密“制度链”,需要优化考核“担子”。考核机制应真实有效,不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具有实际作用的“工具”。奖惩明确,避免干部感到心力交瘁,努力白费。用好考核“指挥棒”,做到定岗定责,对各自在岗情况、履职情况、考评结果等定期予以公开,在给年轻人“压担子”的同时更要多给他们“递梯子”。注重通畅基层干部的晋升渠道,对为基层做出贡献的优秀干部进行提拔和重用,激励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建立人才交流机制,使年轻干部有机会到其他部门、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长才干和见识。只有改变待遇与荣誉倒挂、成长机会倒挂、责任担当倒挂的现象,使工作投入与回报相匹配,才能更好地爱护和激励基层年轻干部。(王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