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搬家”,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
广大年轻干部要学会勤“搬家”,走出“机关会场”,搬到“基层现场”,把“四下基层”工作法作为改进作风、锻炼能力的重要手段,投身一线办实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四下基层”的内涵。
把办公桌“搬”到乡村振兴第一线。长期坐在办公室,难免滋生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等“机关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不能“居庙堂之高”,忘记“为民服务之心”,而是要走出机关大院,主动把办公桌“搬”到乡村振兴第一线、攻坚创富最前沿,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转作风。通过驻村挂职、跟班锻炼等方式,积累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把会议室“搬”到产业发展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告诫过,“不能拍脑袋决策”,要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通过文件、开会等方式寻找产业发展的解决办法,使得文件越发越厚、会议越开越长,最后发现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形成文山会海的现象。“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年轻干部要学会转换观念,把会议室“搬”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多去项目工地跑跑、多去田间地头走走,把群众当老师、把田地当课堂,多请教、多分析,结合实际真讨论办法、研究真办法,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而获得消除产业发展梗阻的有效措施,寻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途径。
把笔记本“搬”到社会民生第一线。“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年轻干部要想了解基层一线的真实情况,就不能只把笔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沉下身子,把笔记本“搬”到社会民生第一线去记录民心脉动。要多采用网格走访、道地会等服务模式开展上门入户,以质朴接地气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话家常、勤问候,及时掌握群众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写好手中的“制度本”“心愿本”“答题本”,聚焦群众所盼建立民生项目清单,通过抓落实、促整改,将“诉求清单”一项一项转变为“满意清单”,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