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墨上彩”绘好乡村振兴“三幅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作为新时代促发展的生力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找准发展方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产业赋能、以人才筑基、以生态铸魂,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产业赋能、培根植基,绘就稻粮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从兰州的百合到康县的木耳、从陇南的猕猴桃到广西的沃柑、从青海的菜花蜜到赣南的脐橙……各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数不胜数、琳琅满目,无一例外都是抓住了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广大党员干部要巧打特色资源禀赋的“金算盘”,脚踏实地开展“调查研究”,以“一山接连一山找,一户紧跟一户问”的态度写好“土特产”文章,以“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精神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不断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构建特色产业链条完整、功能拓展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旅融合”新格局,创新打造“致富名片”“地域品牌”,不断延伸和拓展乡村产业链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闯关破障、攻坚克难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以人才筑基、添智提质,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破解发展密码的“金钥匙”,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如果说发掘人才是“引龙入海”,那么培育人才则是“深水养鱼”,要从根本上夯实人才之基,提升自主“造血”能力才是正解。首先,要培优干部队伍,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定期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和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专题培训,同时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众中吸纳一批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培养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其次,要育强能工巧匠,围绕乡村振兴需要,整合懂技术的“田秀才”、有经验的“土专家”、善经营的“农创客”,通过校、村、企三方合作,探索创新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挂学习、高校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培育一批专业型实用型人才。最后,要完善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出台乡村人才扶持政策,推动优惠政策集成化,同时明确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突出不同职业、专业、岗位的区别以及品德、能力、业绩的差异,强化对评价结果的运用。
以生态铸魂、补钙强筋,绘就生态宜居、古风依旧的“山水图”。生态保护从来不是乡村振兴的“拖油瓶”而是乡村发展的“助推剂”,从浙江安吉余村的“矿山复绿”、到河北隆化西道村的“草莓公社”、再到四川浦江明月村的“竹海茶山明月窑”……一系列成功案例,让我们不难发现,守住乡村“颜值”,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风情,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更能提升乡村“价值”。广大党员干部当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方向,带领群众探索“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等产业模式,始终遵循“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原则,以民心民意为航标,不搞大拆大建大改的“一刀切”,也不走“盆景工程”“表面光鲜”的糊弄敷衍套路,切实回答好又要发展、也要生态的现实课题,平衡好既要保留传统古韵、也要注入现代智慧的时代需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用“农”墨重彩绘就生态宜居、古风依旧的“山水图”,让农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好去处。
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既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一举而竟全功,只有“绵绵用力”,方能“见功见效”,方能“点墨上彩”绘就出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乡村振兴“三幅图”。(盛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