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迈出步,“四下基层”探民生
何为“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制度形成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1989年1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宁德地区当年要开展三项活动: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后来,习近平同志将这些做法具体化并完整阐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即“四下基层”。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棒人”、基层事业的“添砖匠”,更应践行优良作风,主动投身一线,干群同心,砥砺奋进。
当以“矢志不渝”之心下基层,稳稳当当做实事。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基层干部能不能做实事,一要看“心”有没有往基层落。心若飞得太高,办事也将无法落到实处。对于青年干部来说,学方言是“用心”的一种表现,当下很多年轻人都不会讲家乡话,有些外地干部也以听不懂方言为由不下基层,这对党的政策宣传是一种阻碍。到百姓家中,能用当地话和群众交流,才能够获得群众的信任感,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的“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以“事必躬亲”之力下基层,勤勤恳恳干成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事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需要花的功夫也多。青年干部要想干成事,二要看“力”有没有往关键处使。青年干部刚步入社会,脚下还没有沾过泥土气息,就更应当“晒晒太阳挖挖地,淋淋风雨出出汗”。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没有经历过老一辈革命家那种艰苦的生活,很多一从学校出来就进入了工作岗位,缺乏社会经验,在面对基层矛盾时往往束手无策。这时候“事必躬亲下基层”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进乡村社区、进厂矿企业、进学校院所,开展基层调研,解决一线难题。
当以“与民同在”之情下基层,心心念念办好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基层干部能不能办好事,三要看“情”有没有往一处聚。要想为群众办好事,情感上要与群众站在一起,亲身体验民间疾苦,在感同身受中增加亲民爱民的深度,增强为民谋福的成就感。基层是一个考验情感的地方,只有与群众交流谈心嘴巴勤快点,才会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多一点;只有为群众办事脚步勤快点,才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高一点。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四下基层”在实践中熠熠生辉,彰显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生力量,当用“心”、用“力”、用“情”,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四下基层”中汲取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谢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