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 四下基层要“至”地有“声”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经验,具体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是密切党群关系、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法宝。广大年轻干部应当积极用好这本“活教材”,当好人民群众的“收音机”、翻译器”、“扩音箱”。
当好“收音机”,细察民意,倾听民声。“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百姓的呼声是民生建设最好的晴雨表。广大年轻干部要主动去往基层一线“问”群众,做到收集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而这其中“问”也不是浮于形式、完成任务,在交谈中老百姓难免会存在由于紧张、语言表达不通顺等原因造成说话前后重复、啰嗦等问题,但这并不是躲避退缩、敷衍了事的理由,这更要求新时代年轻干部要端正自身态度,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带着一颗真诚为群众服务的心,深入基层,诚诚恳恳听民声,摸清群众诉求,消除群众顾虑。
当好“翻译器”,融入群众,转换语言。毛主席曾说“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年轻干部面对的群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一,对于官方文件或不会读、或不想读、或读不懂,形成了上级精神和基层群众之间的“断层”。要填补好这个断层,就需要年轻干部扮好“翻译机”这个角色,研透文件精神,吃透政策内涵,把生硬晦涩的“之乎者也”转述为通俗易懂的千家话、万家语,用“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交谈,把自己“想讲”和群众“想听”结合起来,打破语言的障碍与风俗的壁垒,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融成一体。
当好“扩音箱”,传播故事,放大声音。基层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最直接的桥梁,年轻干部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里的新鲜血液,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排头兵,是上传下达贯彻执行党的精神的重要枢纽。一方面,年轻干部要擅用乡音讲乡事,以青春“正能量”传播党的“好声音”,打通宣传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多走走泥泞地、多趟趟黄泥水,将收集过来的社情民意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对于一些复杂问题,要寻求多方合作,整合资源,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扩音器”,促进信息的双向流通。
“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听的是民“声”,抵达的是民心。(王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