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扶正“政绩观”
近年来,各地加强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设,本意是以营造争先进位氛围推动高质量发展。可实际落实中,却出现少数年轻干部只求“书面达标”,不求实际进步;少数年轻干部为个人政绩,“巧”打政策擦边球,排除“万难”力推项目落地等不良现象。这种扭曲的“政绩观”就像白蚁,所造空穴虽小,累之则大,千疮百孔,大厦亦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
加强党史学习,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摆正摇动的政绩观。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以牢固的理想信念为基,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前有夏明翰、陈延年、方志敏等一批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热血铺就走向新中国的大道,后有袁隆平、王有德、屠呦呦等一批杰出贡献者用他们的汗水浇筑改革开放之路,他们以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换来了我们如今的“脚踏实地”。向未来,年轻干部要继续增强党性修养教育,积极上党课,认真学党史,深刻悟思想,向历史中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榜样看齐。
提高政治站位,用“辣”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清醒混乱的政绩观。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要直抒胸臆,人人都能做到“自我批评”,触及痛处。唯有足够“辣”的自我批评,才能提神醒脑,从源头修正稳固正确的政绩观。
厘清权责关系,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压实虚无的政绩观。“为官避事平生耻”,新时代要求有新担当。“新”在敢于担当,有能力者要多出力,不能因为追求安逸、害怕担责就不作为,坚决杜绝“懒政怠政庸政”现象;“新”在适时“不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若能力有限担不起重责,决不能因贪图眼前政绩,弄虚作假来实现“政治抱负”。年轻干部需时刻谨记,手握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使命就越重,就越应该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要时常反躬自省,如果由人民群众来为我们扭曲的“政绩观”买单,那又有谁来为人民群众的损失买单呢?(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五姓村 钱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