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 吃饭为大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在当下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各级党委政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
一、要胸怀“国之大者”,守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底线。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全面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乡镇作为最基层的神经末梢,要注重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既要管住“非农化”,也要管住“非粮化”,保量提质建设粮食安全产业带。
二、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原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要看到,我国2020年进口大豆超过1亿吨,相当于超7亿亩地的产出。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被“卡脖子”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需要牢牢守住“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钱袋子”。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国内产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广辟粮食进口渠道,使中国粮食供给更加可靠、市场更加稳定。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确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要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科技是突破各种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让我国粮食逐年丰收更有基础,更有自信和底气。(浙江省淳安县界首乡人民政府 鲍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