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度”精密筑防织牢“防疫网”
在防疫常态化的当下,出门“戴口罩”、进场“测温”“亮两码”成了日常生活的“标配”。疫情防控工作早已成为各级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防”与党员网格、地毯式清村扫楼的“人防”相结合,让防疫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码上抗疫”“网格摸排”的模式在精准度、实用度以及体验感上仍有提升空间。如何运用我们现有的大数据网络科技,精准有效地捕捉每一个潜在风险,将防疫的大网织牢织密,是在交通网络与通信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在数字化改革的风口,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数字赋能”提升防疫“精准度”。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人与技术的互动在疫情防控的场景下同样适用。当每个人都成为手机端的数据源,漫游状的行程信息成了疫情防控过程中大数据统计人员行程的重要依据。后台数据的智能检测、有效筛选和实时更新也同样重要,将数据源头的真实使用者身份信息与行程信息相互匹配,能为精准防疫提供重要参考。要获取更加准确的行程信息,将步履所到之处即为平台获得的实时数据,将“时”“地”“人”确实掌握,有赖于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
“平台互通”提升防疫“实用度”。要让大数据真正服务人,仍要将数字化改革过程中“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贯彻到底。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状态下,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想要探索更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应用码、小程序等,“特色化”的同时无意中将防疫工作“独立化”“孤立化”了,这不利于全国上下一盘棋统筹防疫工作。为此,要打造自上而下的一体化防疫平台,打通自下而上的各类地方特色防疫平台,能有效解决各地防疫“自成体系”“自创一套”、时时处处扫码亮码的繁琐局面。
“人人筑防”提升防疫“加速度”。新冠肺炎疫情无形中加强了人们对卫健领域的关注,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构筑全民防疫屏障刻不容缓。然而,笔者亲身观察发现,基层推进防疫工作仍有难处。单疫苗接种这一项,不少百姓有所顾虑“等一等”、心存侥幸“缓一缓”,不少地方因此出台了“打疫苗送鸡蛋”“打疫苗抽大奖”等措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民众的防疫意识不足。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专家意见与防疫知识送下去,发挥各地乡贤、党员力量,凝聚全民向心力,共筑防疫墙。(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人民政府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