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摆烂型干部无处遁形
继“躺平、内卷”后,一些年轻人开始热衷于“摆烂”。“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等一系列“摆烂文学”成为部分党员干部“体面”的借口。思想态度上失之毫厘,行动落实就会谬以千里。正所谓,工作上的“温差”势必导致落实上的“偏差”与“落差”。甚者,更有一些党员干部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错,还在“比烂”上“自鸣得意”,看谁摆烂的更彻底,从而把“三思而后行”演变成“能不能做,能不能明天做,能不能交给别人做?”
一是标好“参照坐标”。“参照坐标”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指向标。一旦“参照坐标”趋向于“比烂”,“做好做坏都一样”成为大家共识,那么党员干部势必整天忙于摆拍式的“凹造型”,遇事黑白不分、是非不辨,最终陷入形式主义泥潭。首先是“标”,即找准“矢量”。量化党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个人品行,明确考核的重要指标体系。其次是“准”,概括地讲,“人民满意”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唯一标准。
二是用好“容错机制”。“洗的碗越多,摔得碗越多”。“摆烂文学”中“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这句经典语录恰好反映工作中的失误是可以通过逃避工作来避免责任。但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严管厚爱”的最终落脚点体现在“爱”上,掌握好容错的时、度、效,给想干者给舞台、给机会。特别是在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工作中,应当允许“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试错,帮助干部丢掉包袱、轻装上阵,营造“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良好氛围。
三是做好“红脸出汗”。“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严管”要重在日常,常念纪律“紧箍咒”,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一旦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摆烂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勤用“咬耳扯袖”,做到早提醒、早谈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悬崖勒马,扭转“破罐子破摔”心态,强化党员干部的 “压力意识”,才能避免“动大刀”“整筋骨”。(浙江省浦江县组织部 毛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