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守好“就业市场”的“公平秤”

2022-10-19 10:27:59 | 来源: 中廉导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今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达46773万人,稳就业持续发力,就业形势不断好转。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经济承压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保障就业公平,关键在于守好“就业市场”的“公平秤”,用好三个“砝码”。

严用“制度法规”砝码,破除“隐形歧视”。“女性不招”“非全日制不认”“感染过新冠不要”,个别企业“偏食挑食”的难看吃相,让应聘者平白无故被附上了“求职红码”,这不但抹杀了应聘者通过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更是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除此类“隐形歧视”,需要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立规,完善动态监察,拓宽投诉渠道,设立“企业黑白名单”。对于屡教不改的用人单位,更应“问责到岗,追责到人”,与企业法人和HR的信用积分和享有人才待遇挂钩,倒逼用人单位摒弃用工歧视潜规则,为应聘者提供平等、开放的求职环境。

活用“信息技术”砝码,畅通“绿色通道”。疫情期间,为保障中高风险地区应聘者需求,各地用人单位积极探索“云笔试”“云面试”“云实习”和“云签约”等系列“云上招聘”,向受疫情影响的应聘者亮出“人才绿码”,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云上招聘”一方面提供便捷,另一方面也需兼顾公平,通过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各类技术手段,加强招聘全流程监管,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同时保障应聘者隐私,防止简历等个人隐私数据外泄。对于重点困难群体,要用好数字赋能,精准匹配合适岗位,加强困难群体的重点帮扶。

巧用“产教融合”砝码,打破“职教偏见”。产教融合、校企共建、订单培养是为职业院校学生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的关键举措。依托企业平台,组建导师队伍,实现专业技能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通过产学研融合,助力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真正让产教融合“兴起来”,职教学生“香起来”,技能人才“多起来”,高端制造“强起来”。从学校被动接收,变学生主动报考,从求职者被动应聘,变企业方主动吸纳,打破就业市场对职教学生之固有偏见,实现良性循环。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一头关系着民生福祉,一头联系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打好就业优先的“组合拳”,加强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保障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机会,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这样才能遇见更美好的未来。(浙江省桐乡市大数据中心 吴吉央)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