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对待“阳”,有三“不”

2022-12-28 17:13:45 | 来源: 中廉导刊

自“新十条”发布以来,我国防疫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全社会对疫情防控的认知也有了新变化。高风险地区、行程卡、密接等词语逐渐成为过去式,“你阳了吗”、“吃罐头了吗”成为人们常挂嘴边的调侃语。

实际上,对待“阳”这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谈“阳”色变,对病毒十分惧怕,每天活在“幻阳”的阴影之中;有的人则认为“早阳早好”,甚至“阳”之后沾沾自喜,在朋友圈、自媒体上晒自己的抗原检测结果,以“阳”为荣;有的人则对“阳过”们提防疏远,带着偏见的眼镜看待“阳康”们,让康复者又遭受情绪的阴霾。

因此,对待“阳”,应摆正心态,保持理性,做到三“不”:“阳”之前不恐视,正“阳”时不轻视,“阳”之后不歧视。

“阳”之前不恐视。从新冠疫情的发展历史来看,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毅力遏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势头,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强了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其次,这三年来,随着对病毒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新冠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防疫经验的不断积累,新冠疫情已不像三年前面目骇人,逐渐成为可防可治的一种疾病,相应药品物资也在有序保障供给。因此,当前尚未“阳”的人们不必恐慌,更不必大规模囤积药品。更何况,信息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能够实时看到、听到大量阳性患者居家后的症状、治疗以及具体感受,对于各种可能面对的情况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实在不必有过度的紧张焦虑情绪。

正“阳”时不轻视。分享战疫经验是好事,但是过于轻视、过度娱乐“阳”却不应该。必须明确,尽管有一些感染者是无症状的,但大多数人得病之后会发烧、会喉咙痛,会有其他身体不适。因此,“阳”对人体免疫系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莫做在家“葛优躺”的美梦了。必须看到,网络加剧了对疫情的娱乐化趋势,当线下的阳性患者还在遭受身体的折磨之时,线上的阳性氛围已经热火朝天。有拿“阳”作噱头打广告的、有宣扬主动感染“干饭株”、“学习株”的,可谓是群魔乱舞。针对这些乱象,应当提倡不拿“阳”炫耀、调侃、娱乐。让阳性患者科学治病,尽早康复;让未感染者做好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如此才是正道。

“阳”之后不歧视。不难发现,虽然专家多次强调,大部分人长时间内不会出现重复感染,“复阳”也不具有传染性。但在现实中,仍有不少人对“阳”后痊愈者心存隔阂,比如存在要求痊愈者继续隔离、不愿意和痊愈者一起办公等现象。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担心阴性员工一旦感染延误工作,招聘宣称“优先招聘新冠康复者”,出现了“阴性歧视”。无论哪种歧视,都是对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侵犯,对社会和谐风气的破坏。对此,我们需要一方面保障新冠康复者等平等就业权利,另一方面也保护好未感染者的合法权益。只有摒弃歧视偏见,我们才能携手共同走向无疫美好的明天。(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九里村选调生 潜霁暄)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