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慰问要在问上下功夫
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对孤寡老人、困难党员、贫困家庭等进行走访慰问,既能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更能够帮助党员群众解决生活困难。知其难方能解其愁,所以走访慰问一定要在问上下功夫。
要真情实感,问出冷暖
走访慰问有没有真走心,受访对象看得出来,听得明白。带着“官架子”上门,打招呼“蜻蜓点水”,慰问“点到即止”,热情都在照片里,这样的走访慰问是不受欢迎的,更走不进心里,问不出冷暖。走访慰问姿态要放低,态度要热情,用“乡音”“民俗”“家常”打开话匣子,聊过往,问近况,探难处。“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家里的收入怎么样?”“儿孙学习、工作怎么样?”……这样简单接地气的问话是既能拉进彼此关系,又能问出真冷暖。
要真走真看,问出需求
只问不看,又会让慰问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挖不出真实的需求。对于不善言辞、不愿“哭穷”的被慰问家庭而言,一味的问很难有用。慰问不仅要用嘴问,还要用眼“问”。一是要看脸色,是真喜悦还是“假开心”,是还是有难言之隐。二是要看“家境”,家内装修摆设、卫生的打扫、餐食的种类都能反映出家庭真实现状。走访慰问人员要擦亮眼睛、留意细节,才能发现难以启齿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要真思真想,问出对策
提了问题却没有答复,解决实际困难就成了纸上谈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走访慰问不仅要把暖流暖意“送下去”,把意见反馈“带上来”,更要能把收上来的“民需民意”变成能落地的“民实民惠”。走访时要有“问题导向”,交流时要想“解决路径”,回来后要有“时效意识”,多问有经验、有智慧的老党员、老干部对于乡村发展、群众工作、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挖掘“金点子”,丰富“经验库”,把走访慰问当成“取经路”。(钱炜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党建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