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干部“躺平”要多方发力
随着春晚小品《坑》的走红,“躺平”一词再度流行,关于躺平干部的讨论也屡见报端,干部躺平的理由多种多样,有的是自觉升职无望,原地踏步等退休;有的是觉得进了体制内就是捧到了“铁饭碗”,安于现状;有的是因为自身能力素质不行,干脆“摆烂”“破罐子破摔”;有的则是担心“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以躺平来规避问责、明哲保身。
“躺平”永远不会“躺赢”,躺平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更需要干部攻坚克难、埋头苦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记在心底,干在实处,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
躺平的干部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根子上出现问题,丢了理想信念,忘了宗旨意识。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解决干部“躺平”,就必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补足精神之“钙”,筑牢行动之“基”。
但干部“躺平”也不仅仅是理想信念问题,“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背后折射的容错纠错与激励机制问题也是干部“躺平”的重要原因。有人总结目前基层面临问责监督有属地式问责、职能式问责、强压式问责、计时式问责和背锅式问责“五座大山”,它们与各类制度性文件、政策性要求汇集起来,共同形成了一套非常强势的“问责监督体系”,显著增加了基层干部行为后果的不确定性,导致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消极避责,以“躺平”来抵抗直接或潜在的风险。此外,干活时鞭打快牛而提拔时却论资排辈,提拔后又“只能上不能下”等不正的选人用人导向,也让一些干部“心灰意冷”,进而选择躺平。
解决干部“躺平”,不能仅靠干部自己,还要完善容错纠错与考核激励机制,构建“有为者有位子,犯错者有机会,能干者有激励”的评价体系,既考察“显绩”,又注重“潜绩”,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考察干部。建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用人制度,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提供施展平台,真正让干部辛苦不“心苦”,躺平没“床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党建办 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