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光照亮贫困学子的梦想之路
近日,湖南科技大学宣布将100万元餐费打进部分学生餐卡里的新闻上了央视新闻、新华社的独版头条,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湖南科技大学利用就餐消费大数据,作为贫困学生的评定与调整依据之一,对在食堂消费次数多、每餐平均消费额度低的学生发放餐补,餐补无需申请且不公布名单,而是俏俏的打进餐卡里,这“有温度的关爱”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称赞。
这暖心暖胃的善举背后,是大数据进步带来的正能量。利用大数据筛查等科技手段帮扶学生,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善意,也是技术创新温暖了人心。利用就餐率和每餐的平均消费额指标大数据,湖南科技大学根据全校4万余名学生在食堂消费的数据精准判定发放的2000余学生,再根据入围名单进行身份核实,不管是不是在册贫困生,还是出于某种原因没有申请贫困生资助,均按照相同标准发放餐补。大数据的优势,不仅能够真正的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学子,更能够维护青春期学生的强烈自尊心,补贴的是吃饭的钱,留给在学生心里的是尊严,是一颗善意的种子,可谓一举两得。餐补虽然“隐形”,但用心、用情却那么闪亮。
这暖心暖胃的善举背后,是科技诠释以人为本的温情。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由于心理原因怯于申请资助,从而影响了学业。而相对于需要证明材料证明自己是贫困生,需要盖章、公示、投票等一定程度上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利用大数据默默呵护贫困学子的行动,是科技人性化对“以人为本”的最美诠释,真正站在学子的角度去出台帮扶政策,既科学合理,又暖心温心。这保护了学生的隐私,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把补贴发给了真正需要这笔钱的人,同时也为其他的高校做了非常好的榜样。用科技的手段为学生打钱的核心是关心、温暖,更是关怀,是科技的暖光点亮了贫困学子的生活和希望。
这暖心暖胃的善举背后,需要相关部门创新服务模式。湖南科技大学暖心餐补的同时,也应反思如何更好地把此善举普惠到更多有需要的学生身上,把后期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加强食堂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上,学校食堂好吃又省钱,比每个月多一两百块的补贴来的更省心、实在,只有把食堂的服务短板补齐了,把监管漏洞填补上了,才能把餐补真正补贴到贫困学生的饭碗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吃饱、吃好。科技本身没有价值观,但利用科技创新的个人和单位必须有价值观,这些管理和服务创新背后的善意,往往更能点亮每位贫困学子理想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新渥街道办事处 刘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