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川”看汶川
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造成了数万人的死亡与失踪,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向灾区提供物资援助和支持。与此同时,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也在汶川地震中涌现出来,即所谓的“汶川精神”。这些精神贯穿于整个社会中,成为了支持中国社会发展的源头动力。不仅体现在灾难救援和重建工作中,还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和层面中,成为人们共同行动和追求公共福祉的基础。
一颂积水成川,秉持“八方支援,科学救灾”的精神
在灾难面前,许多普通人展现出了超越个人生命安全和私利的关注和行动,人们极尽所能去支持灾区捐款、补给、人力。一趟趟的急需物资承载着人们的点点心意,一滴滴鲜红的血汇成一道道生命的长河,如潺潺流水汇聚成川,浸润灾区。汶川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集体主义、互助、团结、勇气等传统价值观的赞美和认可,科学有序的抗震救灾,各方面统筹兼顾,各方救援队伍发扬敢打硬仗、善打恶战的顽强作风,始终战斗在一线。
二颂山止川行,追求“大爱无私,生命至上”的人本价值
震灾中,许多平素默默无闻的人,就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刹那,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好比最后定格在双手抓住孩子,身下还护着几个的汤宏老师;哪怕身体被砸成三段,但还是将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的向倩老师等等我们所不知的无名之辈,他们用生命作支撑,以血肉作阶梯,让同胞攀爬出未来,将自己铸成了永恒的雕塑,山止川行如高山耸立不动,像河流奔腾不息。“生命高于一切”,成为大众共同的价值观,为表达对生命的崇敬,定下全国哀悼日,国旗半垂,汽笛长鸣。本质上就是捍卫人民生命安全的战争,到如今许多的医务工作者竭尽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公益慈善领域,公益组织引用汶川地震的事迹,在各个角落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叹川流不息,弘扬“举国同心,川流不息”的理念
前抗战非典,汶川抗震救灾,现如今新冠疫情,当病毒肆虐、中央指导组及时加强防控指导把关,各地医疗队整装出发。多难兴邦,面对空前的灾害,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迅速做出反应,国人的心空前凝聚起来,党和群众在抗战救援中再一次向世人表明:中国人的坚强何英勇是能克服一切困难的,此生不悔入华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务精神则不强”只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迸发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行。(浙江省平阳县麻步镇人民政府 曾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