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卖崽青蛙”有容身之所
身穿青蛙服,手提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最近,“卖崽青蛙”因蠢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吸引了不少粉丝。不过,“卖崽青蛙”实际还是在兜售玩具,属于擅自兜售物品的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对行人、对环境也是种干扰,不少网红青蛙也遭到了驱赶。因此“卖崽青蛙”是去还是留的问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现代都市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寻求“情感治愈”,从紧张的生活中获得片刻放松,从而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卖崽青蛙”与不少主打“萌”的消费业态类似,手里拿着的是“小青蛙”,卖的其实是安慰与鼓励。这类在大街上的兜售模式,其核心仍然是属于公共场所的设摊经营,对于一些地方的城市来说,其管理条例明确令行禁止兜售物品。因此,它们在现实中遭遇“执法”,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不合理。
“卖崽青蛙”这个网红现象,看似只是探讨其本身的情与法的问题,但是问题的根源实质,是在当前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对于城市管理包容开放的一次尝试,是对于城市管理体系的边界的一次试探改变,确保在保护城市正常运转、在合法合理合规的框架下,实现双赢的结果。
“卖崽青蛙”的合不合规,能否在城市大街上拥有立足之地,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因为,此类事件的处理的走向,一定会起到不同的影响效果。但是,具体如何管理,还是要有所讲究的。所以,城市管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把握相关尺度,一般还是提倡采取教育、约谈警告的这种办法来解决,如果前期整改了,基本还是提倡免于处罚。这种柔性执法,既在制度的允许范围内,毕竟一般情况下,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很小,同时也顺应了社情民意。因为这属于一种边缘化的商业活动,对于它们的适度包容,避免“重罚”,释放了与民生共情的信号。
实际上,不管是看起来蠢萌的“卖崽青蛙”,还是其他一些并不那么具有“新意”的街头生意,都需要把这些城市管理面临的新的情况、新的挑战、新的局面作为城市管理的时代课题,认真研究、认真创新、认真完善。
城市管理的理念最终是为人民所服务。因此,找准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点至关重要,做到在包容中规范,在规范中包容,而不是简单排斥,都是必要的。换言之,不是因为“卖崽青蛙”可爱,才应该被包容对待,而是与民生相关的活动,都应该在城市中拥有自己的一方空间。但这个过程中,实际提升的是城市的治理水平,并会让城市更显包容性,也更具温情和人性化,只有管理的井井有条、充满热量,才能够尽情释放人间的烟火气。(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委党校 薛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