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做“美丽新乡村”的接力者
2023年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也是广大党员干部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努力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第二年。如果说广袤的田野是赛场,那么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深耕基层,做“美丽新乡村”的接力者。
用“田埂地头见真章”的初心,做理想信念坚守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农耕历史文明,必须要学会牢牢掌握粮食生产安全,促进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华丽转变。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聚力稳定农业发展,不断推动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成与完善,同步立足于我国国情,深入考察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善于关注当地农村市场发展需求,利用当地特殊农村资源,带领人民一起充分发挥本地“特色农业”文化,立志做优、做强、做精各地区各乡村特色产业,始终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姿态,加快推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做为民服务关怀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学习袁隆平同志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的崇高风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用“为人民服务”的真心,厚植为民情怀、树牢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始终把“乡村振兴”记在心田脑海,一边躬身为民学习各种农业发展规律,一边要学思践悟,在知行合一中提高工作效率,理清农业发展思路,聚焦农业产业升级。只有秉承“人民至上”的原则,愿意拜人民为师,才能真正深挖“土特点”经济,为壮大乡村经济奠定坚实的人民基础,再结合不同乡村实地人文资源、自然景观、农业发展特色,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优势,开辟一条适合本乡村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和人民一起乘上发展“直通车”,实现真正的创收增收。
用“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做真抓实干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白实现农村现代化,除了要做强经济,还要进一步地“铸魂”。乡村经济发展与振兴的“塑形”环节很重要,深层次的“革新”同样很关键,只有不断地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好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度、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人居文明环境舒适度,不断“升级打怪”,在保留“原汁原味”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建设更为宜居宜业的魅力新乡村。在逐步建设新乡村“桃花源”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忘记增强人民的认同感与荣誉感,从“一时美”到“世世美”,干群一心,铆足干劲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直至完成新乡村“质的飞跃”。(浙江省龙港市委组织部 杨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