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宣讲变成一个“孤点”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陆陆续续开展的宣讲举不胜举,基层宣讲作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如何避免“隔靴搔痒”“人走茶凉”的境况,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用情铺好理论宣讲与群众接受之间的“连心路”,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要懂政策,也要通民情。围绕大政方针去谋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所唤,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将党的创新理论落到实处,真正造福于民。作为宣讲员,但若只知政策、不重当地实情,无异于是在“纸上谈兵”,终会无功而返甚至损兵折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地方也都有其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才能找到突破口,才能讲出当地老百姓之所思所想所虑。这就需要我们去听民情、察民意,站在田间地头里,在和群众的沟通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宣讲之道,只有治标更治本地讲到听众心坎上,才能收获台下的一片掌声。
要循规矩,也要知创新。宣讲工作是从思想上下功夫,不会立竿见影,成效也很难量化,因此很多人诟病这项工作太“虚”。不可置否,不同于项目建设每个阶段都能看到实质的成果,我们要接受宣讲的“虚“这一特性,但也不放弃在创新上“做文章”。一方面,要从人上下功夫,调动各行业、各年龄段、各业态人员的积极性,通过选拔、自荐、互推的模式,培养选育宣讲人才,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宣讲,宣讲的队伍才会逐渐壮大,真正成为党政策的“传声筒”;另一方面,也要从形式上下功夫,将宣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人民所需相奔赴,在直播中讲、从文旅中讲、往志愿服务中讲,不断促进“宣讲+N”的模式开拓。
要走直线,也要成闭环。要让群众有感于宣讲,就要让宣讲的声音直抵人心,能够回应他们的急难愁盼,这就需要在宣讲时打直球,不弯弯绕绕,讲群众之所需。但宣讲的高潮只在那几分钟,要真正让群众认可宣讲,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闭环。在宣讲中听到的民情、发现的问题、收到的反馈,若能够向上抵达相关部门,让宣讲的声音不仅在群众身边,也在各部门之间,推动问题高效解决,就能让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鼓掌。这个闭环,需要多方的努力与磨合,但画好这个环,又何尝不是个多方受益的最优解。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一场宣讲是一个孤点,只有将宣讲的弧线画好,在前期做好调研,在后期做好反馈,才能在最高点熠熠生辉。这是一场长期的战斗,只有徐徐图之,才能久久为功。(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人民政府 王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