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精准”打赢颗粒归仓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夏收工作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阶段性工作。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笔者认为要通过“三个精准”的药方进行靶向治疗,方能高标准打赢颗粒归仓抢收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精准灌溉,让好政策成为源头水。随着近些年购买机械补贴力度大,群众纷纷自购相关机械设备,但是,民间机械收割能力与实际需要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一个普通乡镇一般具有耕地7—8万亩,拥有收割机械数量平均在140-150台。按照一台机械一天收割能力在80亩左右计算,完成全镇的收割需要6-7天时间,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或者机械故障,这段时间还会继续延长,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错过小麦最佳收获窗口的风险。因此,作为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问题导向,把好政策作为源头水。一是加大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以政府投入来“撬动”社会资金的加入,建立农机补贴专项资金,在提升补贴额度、降低贷款利息等方面持续拉高力度,引导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农机购买,不断扩容地区收割能力的容量。二是加强农机配置的针对性,系统梳理辖区内农机存量和购机需求,鼓励返乡务工人员及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等积极参与购买,因地因需适当分配目标任务,实现农机错位配备、合理配齐,从而更好确保农机需求和农机供给相匹配。
精准定位,让好队伍成为牵引机。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的夏收工作的确存在天气影响等偶然因素,这些偶然因素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必然,并受到必然因素支配,这些必然因素就包括干部能力问题。一是干部缺乏主动担当形式,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在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对农时是最具有敏锐性的。从结果来看,我们的基层干部没有真正把夏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挂在心上,被动地完成规定动作,以少干省劲为先。二是干部缺少应急处理能力,今年夏收期间,高速路口出现接待跨区作业农机的长队,更是出现了“一机难求”的窘境。由此可见,好的队伍是干出成效的关键,各级政府要压实镇村土地网格包保,机械包保、人员包保,确保粮食收割“有人问、有人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每一项工作落实,持续增强全体各级干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加深干群的血肉关系,从而更好构建一方和谐和稳定。
精准宣传,让好主张成为直通车。受全球气候变化,今年入夏以来,河南相关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雨,耽误了夏收的黄金时期,导致小麦发黑霉变现象。这些现象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发酵,许多农民群众能够通过不同的短视频平台、传播媒介,使得一些局部现象持续发大、以偏概全,形成了“小麦霉变”马上蔓延全国的假象。然而,通过笔者具体实地取证发现,由于各个省市及国外一些恶劣天气与往年不同,小麦的生长期与其他地区同时成熟,影响了小麦的分批分时收割,各地区几乎同时收割,这就导致了盲目收割、齐刷上阵的情景依旧不同程度存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级政府要坚持把夏收工作与宣传引导相结合,将党的正确主张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迅速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上级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凝聚思想共识,精心组织推进,把夏收宣传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另一方面善于使用各种宣传媒介,及时准确宣传夏收工作的正确主张和目标要求,确保夏收宣传引导全覆盖、无死角。(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西潘楼镇人民政府 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