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如何架好党群关系“连心桥”
何为党员干部?顾名思义,党员干部是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何为党群关系?党群关系指的是党与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党与群众之间联系和连接的方式。当下,由于社会分工和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我们还不可能实现人人直接参与管理,因此群众要联系党,靠的是党员干部们架起的沟通的桥梁。党群关系好,就表明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得民心顺民意,就表明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反之,党就会失掉执政的群众基础。因此,党员干部如何架好党群关系“连心桥”显得至关重要。
架好“连心桥”,党员干部要把“我”字看小。黄文秀的故事家喻户晓,硕士毕业的她本可以留在条件更好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可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回到村里,扎根基层,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干就是“一生”,她为党员干部竖起了一面精神旗帜,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楷模。再说到疫情期间,广大的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奔走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有的几夜未眠,只为能在第一时间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向险而行,深入高风险区域进行封锁闭环管理,解决封锁区人民的日常生活问题,密切关注有实际困难的人群,切实做到将每一位人民群众牢记心中。
架好“连心桥”,党员干部要把“民”字放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更是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便要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热心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毛泽东同志说过:“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振奋精神,端正态度,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多和群众“掏心窝”,而不是像河北省平山县政法委书记一样,用一个“滚”字回复群众短信。党员干部要在各方面领好路、掌好舵、服好务,多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之江新语》中这样写道: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
架好“连心桥”,党员干部要把“权”字看清。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做到一心为公,不谋私利,才能经得起考验。从周恩来定下“十条家规”要求家人“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到焦裕禄因孩子看了场“白戏”便严厉批评并立即把票钱如数送还,并建议县委起草《干部十不准》,再到“四有”书记谷文昌、“新愚公”李保国......他们严守公私界限,不徇私舞弊,不谋私利的品格,不仅树起了共产党人的旗帜和标杆,也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反观那些因为没有把“权”字看清,而是把权力当谋私利器的党员干部,结局终是落马。由此可见,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公正无私、心怀大爱、不偏不倚,并且带头反对特权思想、破除“潜规则”,方能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摆正位置不动摇,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对于党群关系,毛泽东同志曾经用鱼水关系来告诫全体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和群众站在对立面:“打个比喻,人民就像水一样,各级领导者,就像游水的一样,你不要离开水,你要顺那个水,不要逆那个水。”毋庸讳言,党员干部的职责就是要做到紧密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面对群众的需求,能做到及时回应,在回应中也应该体现党员干部应有之素质和责任,要时刻抱有爱民之心,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为民所爱。(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人民政府 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