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要“想为”“善为”“不为”
“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这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作为深入基层的选调生,更应该深刻理解“干部敢为”的内涵,努力将“想为”、“善为”、“不为”作为成长标签。
要有“想为”的决心,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想为”就是想作为、想干事。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往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增强为民服务的使命感,才能深入群众,成为群众贴心人。作为选调生,初入基层,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基层“挂职”不能当成“作秀”,更不能当做“镀金”,要常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急所盼,常进田间地头了解乡村发展现状。群众需求往往细碎但急切,必须要以百分的信心、千分的耐心、万分的责任心,从群众角度出发,尽力满足需求,解决困扰。党员干部必须将群众放在心坎上,真情实感感受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坚决避免遇事口号喊得响,决心表得快,表面上嘘寒问暖,背地里敷衍应付的“假把式”。
要有“善为”的本领,永葆为民初心,强化迎上去、冲上前的自信心。“善为”就是会干事,干好事。在基层,工作要素丰富多样,工作环境纷繁复杂,工作情况千头万绪。想把基层的事情做好,不学习是一定行不通的,必须要发挥好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优势,积极学习、大胆创新。时刻保持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向村民学习,了解民生百态;向村干部学习,了解矛盾纠纷处理办法。群众矛盾往往尖锐具体,必须要以百分的主动、千分的细节、万分的周全,全面考虑问题,妥善调解。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将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放在心坎上,及时了解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自觉接受群众评判,坚决避免以口号代替落实,给人以敬业的“假动作”。
要有“不为”的清醒,严于慎独自律,提升有所止、有所禁的自觉性。“不为”就是不乱为,不逾越。作为初入基层的选调生,要坚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工作中守住纪律规矩,在生活中筑牢清廉防线,防止“小节无害”的麻痹心理、“下不为例”的试探心理、“不为人知”的侥幸心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纵观各地青年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例,他们大都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第一颗扣子就扣错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在利益诱惑面前坠入“陷阱”不可自拔。基层工作常常面临诸多诱惑,必须以百分的坚定、千分的清醒、万分的自律,守好原则底线,坚持慎独自律。党员干部必须明确原则底线,在检视整改上狠下功夫,以“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进行政治体检,始终坚持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真功夫”。(钱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