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百倍其功,终必有成。 20年时光荏苒,浙江省委、省政府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与时俱进丰富“千万工程”的内涵。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浙江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生动样板和“源头活水”。
坚持人民至上,凝聚情怀真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必须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年来,浙江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万工程”秉持这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凝聚起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行动力。倘若没有始终以矢志为民为出发点,就不会有深入开展“千万工程”这个选择,就不会有浙江一个个“千万工程”优胜县的“美丽蝶变”。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更要永葆为民初心,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怀爱民之心,多谋富民之策,力行惠民之举,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人民群众走上致富路、奔赴新生活,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调研为基,突出问题导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118天的时间里,跑遍11个市、5个县,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之后,作出了开展“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一次深化,都来自于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调查研究像一座桥梁,连着信息与决策,搭好调查研究这座“桥”,才能把问题找准,把方法找对。“千万工程”的成果告诉我们,调研始终要坚持人民至上的需求导向,瞄定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等目标,深入基层实际、摸清真实情况,发现问题症结,不能碰到问题绕道走,确保“调”在点子上、“研”到关键处,要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谋划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的政策举措,才能探索出以乡村整体人居环境提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劲,造就万千美丽村庄,造福千万农民群众。
坚持狠抓落实,保持久久为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年来,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将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要以实干巩固深化“千万工程”发展成果,摒弃“毕其功于一役”“歇歇脚、松口气”等想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黄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