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结合”中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两个结合”进行了深刻阐释、高度总结,从五个方面阐明其重大意义,这也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本村特色打造金品牌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深入学习先进理论,走出乡村振兴政治坚定之路。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近来,基层主题教育学习的火热开展,多地成立的各类宣讲团,如鳌江的“鳌头潮音”、平阳“红都少年说”、“浙南红都后浪说”宣讲团等、他们走进乡村、走近山区,向党员、群众、青少年宣讲“八八战略”、“千万工程”,让党的先进优秀理论在广袤土地生根发芽,让有益经验和重要精神入脑入心......这正是乡村思想建设的生动实践。我们要把先进理论、优秀思想将农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学思想、见行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将学习所思、所想、所得转化为做好农村工作、振兴乡村的思路办法、政策举措和制度机制。
牢牢把握地方实际,走出乡村振兴特色之路。任何脱离当地实际谋发展,都将成为空中阁楼、镜花水月。借鉴优秀乡村振兴经验和案例无可厚非,但是一味的照抄、照搬,不考虑实际情况急于推动项目落地是万万不可取的。二十年来,浙江“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千万乡村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共富示范样板,正是牢牢依托地区实际谋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典型成功样板。乡村谋发展、要振兴,只有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才能不断摸索出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平稳驾起乡村振兴这架“马车”。
发挥文化主体作用,走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化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文物古迹、非遗技艺、民俗节庆、戏曲曲艺等文明瑰宝数不胜数,都是振兴的解密之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振兴乡村要抓住文化脉络、延伸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要树立文明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开展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正能量优秀典型示例,完善农家书屋、主题公园等基础文化设施,注重文化氛围打造,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浸润文化。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贵州“村BA”火出圈、昆阳湖屿村“龙虾音乐节”点燃消费新引擎、鳌江岭根村“山水间”共富工坊奔向共富等等,依托当地历史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乡村文化活动的“本源”和“特色”,活化利用、推陈出新,找准百姓生活的需求点、潜在点、幸福点。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寻大道、致万里,乡村要振兴、振兴要持续,就需要和“国之大者”相结合,紧紧依照“两个结合”的指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描绘出一幅幅“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美丽画卷。(林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