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为民政绩观要把握三对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造福人民就是想民之所想、为民之所愿,我党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群众的“脸色”作为检验政绩“成色”的重要标准。“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干正事才能出政绩,而从政干事,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就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把握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发表的“金句”直击心灵,令人难忘。夙兴夜寐、忘我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常态,栉风沐雨、马不停蹄是他治国理政的真实写照。他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践行着为民造福与家国情怀的重要宗旨。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干一切工作都必须眼中有大我、胸中装大局、脚下行大道,将干事创业作为从政的价值所在,作为谋实章、创实绩的根本所在,以“有我”的担当和“无我”的境界擘画时代蓝图。
把握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显绩是潜绩的成果,潜绩为显绩的基础,显绩与潜绩关系密切,不可分割。部分干部大搞贪大求洋的“大工程”、哗众取宠的“大场面”、不切实际的“大跨步”,这与客观规律相悖,与实事求是背离。而回顾那些政绩并非一目了然的任务,却助于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从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到脱贫攻坚、青山绿水、共同富裕,无一不是潜绩累积的显绩成果。党员干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规律,防止“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实事,真正实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把握好短期与长远的关系。我们要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出台务实举措“拼当下”,更要持有战略眼光“谋长远”。对于那些事关长远、事关根基的任务,就要扎扎实实的稳步推进。要“造福一方”而非“造势一时”,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要秉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斗争气势,争做时代的接棒人,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以“量”的积累创造“质”的飞跃。(刘瑞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