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新篇焕新时代活力,共谋世纪宏图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站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持正确政绩观、建为民新业绩,正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强国之道在于强民,为官之道在于爱民。“为官之道,慎于小者,不惧于大。”这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现实命题。政绩观作为一种理念和信仰,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效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正确的政绩观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明确的方向。在持正确政绩观的基础上,要把人民牢牢记在心中,人民才能将你高高举起。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每个领导人都应该对社会负有责任感。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党性原则,对于群众反映的不良问题、腐败问题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怕说错话,不怕得罪人,这样才能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国家持正确政绩观,注重为民办实事,必然会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国家的尊严建立在为民众谋福利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正确政绩观,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强国之路在于发展,为民之路方能兴邦。“为民之业,方能兴邦。”在新时代,政绩不仅是政府的业绩,还是为民谋福祉的业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建设为民新业绩迫在眉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追求新政绩的过程中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才能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绩,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持正确政绩观,就要有为民办实事的务实态度。政策应该积极引导政绩所到之处,解决社会痛点,推动社会进步。
行政为绩科学发展,以绩为证民生在勤。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在深化改革,提高治理效能的路上需要加强机构建设,提高运行效率,真正做到为民谋福祉。良好的政绩观应该可以鼓励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制定创新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促使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孕育出更多有益于人民的新业绩。政府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主动与社会各界沟通,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智慧和建议,形成治理的合力。(叶凌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