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图”勾勒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践行“八八战略”,推进“千万工程”,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考题,各基层党组织需执好“党建红、生态绿、产业金、平安橙”四色画笔,擘画出当地乡村振兴的“施工图”,奋力答好这份乡村振兴新答卷。
执“红色”之笔,绘就党建引领“连心图”。党建要架起“连心桥”,一方面,要架起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全体党员干部都要俯下身子,深入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社区院落、学校企业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民音查民意,确保党的决策和行动能够真正反映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同时要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党的知识竞赛”、“红色故事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各党组织之间要构建党建联盟,建立“党建+网格+服务”的工作机制,凝聚合力,变村社“独唱”为大家合唱,让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实现同题共答、互惠共赢,让“红色矩阵”在基层一线熠熠生辉。
执“绿色”之笔,绘就生态宜居“山水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强调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如何通过“三清三整三提升”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来通过构建美丽宜居村庄,需要每个基层党员干部携手共进。一要广泛发动,做好宣传:各行政村党组织干部要联合村内党员、网格员做好上门入户,并利用村内广播、微信群、公众号等媒体渠道,让党员群众透彻了解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及整治后乡村2.0乃至3.0版本规划图,让他们知晓这项工作对保障农房住房和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进而支持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二要做好摸底排查,实施分类整治:村内党员干部要对全村农房进行一个全覆盖的摸底排查,形成一本老旧危房“清查底册”,对于危旧房特别是C、D级危房,应拆尽拆,并在满足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农房拆后重建。三要做好项目谋划,打造特色节点:各村要围绕节水护水、美丽庭院、村牌村标、公厕改造等项目建设方案,按照“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一户一特色”的思路,设计出一幅属于自己村内文化产业特色的景观图,对外呈现出富有乡土特色的村容村貌。
执“金色”之笔,绘就产业兴旺“富民图”。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利用好村内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找到一条适合产业发展的优质产业链,至关重要。一要抓好村内“土特产”,强链补链:我们要聚焦村内胡柚、柑橘、茶叶、西兰花、青蟹蛏子等特色农渔产品,探寻“1+2+3”“第六产业”的经营模式,与周边村构建“果农菜农+共富工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依托农村电商、视频直播等数字慧农赋能手段,实现在种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上的全面升级。二要招商引才,打好组合拳:村党员干部要紧扣本村“产业链”招商图谱,招引1-2个产业主导性强、融合度较高的农文旅项目,与村内上下游产业形成配套,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要打造本村优质“人才链”,依托党建远教终端站点学习、田间地头技术培训手段,邀请农技专家、种养大户、高校教授以“课堂+实践”的模式,进行专业授课培训,并组建农创客平台,专门提供传帮带扶、电商营销、项目孵化等服务,给本村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
执“橙色”之笔,绘就平安稳定“幸福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方面,基层要加快构建“1+4+N”的治理工作体系,通过打造一个集风险研判预警、信访纠纷调处、社会事件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镇级社会治理中心,支撑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向镇街、部门、村社、网格高效流转,快速处置;另一方面,乡镇领导干部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做到“四下基层”,聚焦镇街区重点项目、乱搭违建、企业欠薪等领域,发挥基层网格力量,做好矛盾纠纷隐患全链条排查,做到“矛盾发现在初始、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村居治理格局,
党建红,百姓暖心;产业强,百姓富裕;环境美,百姓宜居;治理优,百姓幸福,四色交织,乡村振兴将焕发出持久的生机与活力。(陈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