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庆之行”见“民生为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说道: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进行,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发展。通过基层减负、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为发展和保障民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用情用力答好“民生答卷”。
抓减负,增人力,以“基层减负”畅通“为民干实事”的“绿色通道”。基层减负是将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加码考核、填表留痕”的四大束缚的顽疾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有时间有精力在“最后一公里”上发现“急难愁盼”并给予实际解决。“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形式主义问题在基层屡见不鲜,让本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干部成了“写文章、喊口号、做报表”的“假把式”,导致群众事情不能解决、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党和国家形象受损。“一行胜十言,实干论胜负”,以办实事为导向推动基层真减负,让更多干部的办公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活跃在群众视野之中,切实关心百姓冷暖,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抓生产,增物力,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通“增进民生福祉”的“高效通道”。习总书记在“重庆之行”中赴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考察,察看“新质生产力”的投入给现代化城市治理和“城市更新”赋予的新动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在经济、文化、环境、法治等多个方面,所以必须及时摒弃旧思想、以发展思维来看待目前难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有效解决目前矛盾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要以更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建设、更积极主动的民生保障……实现为民办事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缩时限,以更高效率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更高要求,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抓重点,增财力,以“重点项目建设”搭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实行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再到以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以西部大开发缩小区域差距……一项又一项的重点项目带来的是中国经济的腾飞,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的不懈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战略全局、发展需要、社会所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分阶段、有重点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措施因地制宜落地建成。“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张“锦绣画卷”上光辉灿烂的“一笔”,是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共同努力。(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