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基层党员干部“包好粽,为民心”

2024-06-03 11:36:19 | 来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前路乡人民政府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时至今日,端午早已超越了一般传统节日的纪念意义,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其根和魂愈发强大,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沐浴端午风,常思端午情,品味端午粽,基层党员干部要在这场传统节日盛会里,温习历史品味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坚持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而要包好一个端午粽,其馅、米、衣,都是深有讲究。

以“为民”做馅,粽心更有滋味。馅料直接影响“端午粽”的品质,什么样的馅料决定了粽子的口味。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核心,就是“为民”二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办实事,才能换来人民的“幸福指数”,才能让人民吃上更有滋味的“全面小康”粽。

包“实在”之米,粽身更加饱满。再好的馅料都要包裹在实实在在的糯米之中,方可称之为粽子,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思群众所思、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要畅通民情反映的渠道,以实地走访、网络问卷、公益活动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原汁原味”的诉求,着力解决好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办好各类民生实事,让群众信心更足、腰包更鼓、保障更实、笑容更美、生活更好。

裹“宣传”为衣,粽香更加扑鼻。粽叶翠绿显眼,是粽子传播的“亮名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认真研读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在读懂、吃透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群众实际进行翻译,用好用活各类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村级服务平台、文化书屋、“村村响”、微信群等新兴媒体,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话农事、说民生,用大白话与群众交流沟通,心平气和、不厌其烦地把对群众生产生活管用、实用的政策讲明白讲清楚,将一项项惠农惠民政策宣传到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个群众,这样才是群众的积极引导者。更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手段,来了解民情民意、宣传政策主张,为群众谋实事、干实事。(金超)

【责任编辑:吴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