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基层减负的三“不”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这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的“包袱”,而不是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找短板,不失重心、不减责任、不误实干,坚决杜绝“鸵鸟心态”,检视出深层次的问题,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
减负不失重心。减负最重要的是改变作风,关键还是要找准靶心,理清减负的内涵,过重的负担分散了基层干部的精力。要真正的减负,就要搞清楚基层负担的边界,找准负担的“靶心”,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重点解决“根源”,消除负担过载的源头。要清除束缚手脚的冗余事务,让实干这把“火炬”燃烧得更旺更亮,绝不是减少对工作的付出,恰恰相反,是要让每一分努力都像精准的箭头,直直地射中实际成效的“靶心”。服务人民群众的赤诚初心决不能削减,对工作质量的严苛要求断不可降低,推动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与担当万不可弱化。
减负不避责任。既解决“负担”重的问题,又要防止出现责任“无人扛”的窘境。基层减形式主义之“负”,必然要换取的是基层干部实干时间之“正”,有利于腾出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是不可取的。减负行动的开展并非是让基层干部有逃避责任的可乘之机,而是为了助力他们更高效地承担责任。减负意味着精简繁琐流程、减少无谓事务,但责任的分量丝毫不减。基层干部应当以更专注的态度、更充沛的精力,将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减负是手段,责任是核心。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因减负而产生懈怠心理,要始终保持对责任的敬畏之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减负不误实干。减负只是一把“钥匙”,打开通往高效实干的大门;实干才是“定海神针”,要稳稳地扎在工作的“深海”里。在减负的道路上,始终要对工作保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成果有严苛的要求,保证每一个决策都能落地生根,像参天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每一个行动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减少“文山会海”并不是不开会,而是把要开的会、必须开的会“打包”合并、进行精简,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也能把无意义的会省略,非但不影响实干,反而提高效率,实现工作效率的“大飞跃”和资源配置的“最优解”。 (范岗镇 王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