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年轻干部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在乡村富民产业的征程中,年轻干部深耕细作,以其独特的想法、创新的办法、有效的做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活力,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乡村富民产业的引路人和兴路人,年轻干部要发挥优势,突出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上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将“短板限制”转换成“独特优势”,丰富乡村共富场景。当前乡村因地处偏远、人少山多等现状,在村庄发展、产业创新等方面制约重重、举步维艰。循迹“千万工程”,淳安县下姜村、仙居县白塔镇……千万个实景案例向人们展示了乡村的高可塑性。年轻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农村实际出发,入百家户、听百家言,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聚焦市场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探索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的有效形式,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打造农产品展销区、党员直播区等共富场景区,打破集体经济收入限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要善于在谋划全局中求突破,探索“政府搭台”+村集体入股+合伙人投资运营+村民增收”共富模式,找投资、引项目,实现村村项目、资源等共建共享。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三无产品”提升成“本土品牌”,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当前,乡村农特产品产业发展主要困境是农民收益和消费者购买的不对等,面临的最大机遇是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的扩大。年轻干部要联动组织部、农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牵线搭桥各大农产品公共品牌,争取针对性扶持政策和资金,推动农产品生产源头、加工过程、包装设计等方面规范化、产业化,推动乡村农产品产业提质增效。要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目标,开展助农直播、农技培训等。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探索“工坊+合作社”、“工坊+种粮大户”等模式,抱团发展,解放生产力。要驱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建设,深挖乡村“文旅+农产品”产业发展潜能,积极进行品牌化打造的探索,通过全面开花、深耕细作,形成旅游发展、产业发展、村庄发展、农民增收的发展趋势。
探索建立培育机制,将“星星之火”汇聚成“燎原之势”,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要大力推进“人才入乡”专项行动,探索“人才兴村”全周期服务体系。年轻干部作为乡村青年人才的领头雁,要主动发声、积极作为。要针对性开展乡村人才的引育留用,聚焦“振兴需要、群众认可、组织肯定”,挖掘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选树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领头人才,吸收返乡创业大学生、“新农人”等技术人才,建立完善乡村发展人才库。要致力提升乡村吸引力,加大政策扶持、工作待遇、各项奖励等政策的覆盖面和执行力。设立“共富基金”、实施场地租赁减免、共富贷等,吸引优质创业青年带项目入驻、带团队入驻。要丰富乡村人才业余生活,积极搭建乡村人才交流生活场景,建设“农创客众享”空间、“共享店铺”等,定期举办围炉煮茶趴、趣味运动趴、农创集市等活动,让人才有归属感。(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