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之兴激乡村成长之力
日前,浙江召开的全省农村改革座谈推进会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浙江将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十项重点改革,加快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路径。其中“青年入乡”摆在重点改革举措之一,浙江在完善青年入乡招引机制,加强“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上给予高度重视。做好青年人才入乡实践工作,乡村应把握实际需求,招募培育匹配人才,助推激发乡村振兴“三大力量”。
用好专门专业人才,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优势力量。新征程下,“千万工程”经验表明,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业特色品牌,用好专门专业人才事半功倍。同时,为防止人才过剩、人才浪费的“无从下手”窘境,乡村端拟好人才引入清单至关重要。应聚焦产业刚需、发展所需、乡村急需,精准锚定项目迫切突破口,引入适配人才,健全专人专干人才培育机制。深化项目引荐、双向合作、人才下派等机制,打造人才联络工作站,优选“订单人才”,精准引入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文化特派员、高校团队等人才,实现人才与项目的双向对接。
留住常驻常管人才,不断支撑乡村振兴长效力量。乡村人才流失,会减弱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不利于乡村的长效发展。在乡村,破解乡土人才“流”与“留”的问题,让人才留得住、留得久,需要内外兼治,既向内扎根又向外吸纳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一方面要就地取“才”,着力把更多懂技术、有情怀的“土专家”“田秀才”和懂网络、善经营的“农创客”“新农人”等挖掘出来。另一方面要福利向“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对接上级资金资源支持,不断优化要素保障和待遇优待,解决后顾之忧,让贫困地区人才待遇有保障、干事有平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鼓励敢创敢为人才,持续迸发乡村建设活跃力量。乡村丰富资源储备的充分利用,关键是需要一批创新型人才来挖掘乡村发展的潜力。要以点扩面优化人才队伍类型,全面承接省市县农业农村领域“十路人才”,扩面纳入非遗人才、乡村工匠、职业经理人、新媒体运营好手等各类农业人才,拓展创新之路。坚持以训促育、以赛促新、以奖促先,激励吸引更多的先进项目、更好的创新人才落地乡村,强化创新支撑。培育全程创新生态,把创新链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乡镇政府要重视青年力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投入乡村振兴,与乡镇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平台。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人才的下乡不仅是资源的流动,更是知识、技术和创新的传播。乡村要为人才搭建好“大展拳脚”的平台,深化柔性引才机制,用好、留住、鼓励人才,健全人才用育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生态、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强化输血造血能力攻关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乡村全面振兴。(王丹丹)